3月10日,河北护理队(方舱)在武昌方舱医院送走了最后一批患者,实现了病人零死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我们已经把患者当成了亲人”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河北护理队(方舱)在这里送走了最后一批患者。收拾好行李,治愈患者和河北护理队(方舱)的队员们互相祝福、互道珍重。一向笑容可掬的护理队队员们,已是泪眼婆娑。
“我们已经把患者当成了亲人。”河北护理队(方舱)队长、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徐卫华介绍,自2月5日以来,护理队共收治患者654人,治愈出院540余人,实现了病人零死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
徐卫华的武汉征程是从2月4日开始的。当天他临危受命,带领着由103人组成的河北支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第二天,第四批队员35人迅速增援。随着全省62家医疗机构的138名队员陆续到位,2月5日21时,武昌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武昌方舱医院是第一个开舱的医院,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要顺利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培训、再培训。”刚抵达武汉,徐卫华就开始了各项培训,组织队员研究制定《驻地感控管理办法》,“这支规模庞大的‘联合军团’必须尽快升级为‘专业部队’,患者等不起。”
果然,河北护理队负责的A区刚一开舱,230多名首批患者就蜂拥而至。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就迎来了第一个夜班。
“这里收治的大多是轻症患者,我们面临的更大挑战是自身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作为首班队员,邯郸永年区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石晓波就遇到了突发状况。正当她给其他患者测生命体征时,一位患者情绪突然激动起来,开始哭喊,然后整个病区的哭声叫声此起彼伏。
石晓波赶紧跑过去安抚患者,但层层防护下,交流异常困难。大声喊叫、不断重复确认、外加手脚比划,一晚上下来,鞋底都被汗水湿透了。
“发现问题马上总结、改进、落实。”徐卫华介绍,医疗队迅速建章立制,组建临时党支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并将患者中的党员组织起来,为他们分发佩戴党徽,指导其协同共建,参与管理,疏导情绪。
很快,A区的秩序安定了下来,多项工作也步入正轨。2月11日,河北护理队又抽调队员,承担了新开辟的B区开诊和全部300张床位的护理任务。
B区的条件更为艰苦。由于是地下舱,空气流通效果差,防护服给人的窒息感更加强烈。45岁的景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苏艳文本身就有高血压,他最怕的是护送患者做检查。
“很多检查项目不设在地下舱,需要我们组织每一个患者到上舱去。”苏艳文每次穿着防护服推着病人行走时,胸口就闷得厉害,感觉像要窒息了一样。
在运送过程中,他为了节省体力尽量调整呼吸,少说话。即便如此,每次做完这项工作,他跟同事都会瘫坐在地上,好一阵子才能缓过劲儿来。
“这里的每个人身后都有父母,有孩子,有牵挂。但是在这里,再苦、再累、再危险,也没有一个人抱怨。”徐卫华说。
唐县人民医院护士高亚楠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大儿子八岁,小儿子不到九个月,还没有断奶。她是在孩子的哭闹中,掰开他们的小手走出家门,奔赴武汉的。
“每个患者都在抢着帮我们干活儿,还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每天被感动包围着,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高亚楠说,经历了最初的不安与焦虑,患者脸上笑容多了,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
“我们首批首班进驻首个开诊的方舱医院,也坚守到了最后一班。”徐卫华说,河北护理队(方舱)已经请战奔赴新的战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