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视频河北

【我来雄安3年了③】姚培:从“雄漂”到“新雄安人”

来源: 长城网  冯硕
2020-04-02 09:54:00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冯硕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培,现在负责公司在雄安新区的各项工作。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摄

 

  2017年4月2日,姚培第一次踏上雄安新区的土地,原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出差,没想到成为一名“雄漂”。

  三年过去了,姚培说,她已经融入本地的工作与生活,从“雄漂”成为一名“新雄安人”,并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姚培,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负责公司在雄安新区的各项工作。

  

  姚培同部分团队成员在一起。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摄

     初遇雄安

     2017年4月1日晚,身在深圳的姚培接到公司董事长叶青电话,要求订最快到雄安新区的票。

  “我还以为领导在开玩笑。看了新闻才知道这件大事。我们先订去北京的机票,再由北京开车到雄安新区。”姚培回忆。

  深圳建科院是一家专注从事中国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研究和实践的企业。雄安新区未来将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的千秋之城,这让叶青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深圳建科院千载难逢的研究、践行绿色城市与建筑发展理念的大好机会。

  “我们的工作从‘扫街’开始,站在马路边上向当地居民了解有关情况,甚至我们还开车到农村,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姚培说,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带队搞“田野调查”,这在入驻新区的企业中很罕见。

  三天后,经过初步摸底调查,董事长带着有关情况报告返回深圳,同时,公司专门的调研团队抵达新区。临走前,叶青让姚培阶段性留在新区负责协调后续工作。

  调研团队多次往返新区与北京、深圳之间,将收集的有关材料进行更精准精细的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递交给当时的河北雄安新区筹备工作委员会,被认为“很有价值”;随后,在筹委会安排下深圳建科院团队还同中规院对接分享了生态诊断和绿色雄安的有关研究成果。

  团队成立之初,深圳建科院将最优秀的骨干、专家派到新区做前期研究工作。

  有一次,姚培的一名博士同事在一个村庄取土样,被当地群众发现了,上前询问。这名同事看到有人追了过来,也就撒腿就跑,结果人家追得更紧了。

  “你跑什么?”当地人追上后询问。

  “你们追,我就跑。你们为啥追我呀?”这位同事问。

  最后这名同事将事情解释清楚,双方才消除误解。

  像这样的情况,姚培和同事经历了很多。“我们通过采土样、水样一点一点进行检测和分析,希望研究清楚当地的生态本底。最后,整理出来的数据和资料,我们都无偿提供给了新区有关部门。”姚培说。

  

  姚培同团队成员交流。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摄

  留在雄安

    来雄安工作前,姚培曾长期在北京工作,随后在河南洛阳、广东深圳等地工作,但在容城这样一个“小县城”工作,还是头一回。

  “领导让我留在这里,可能觉得我比较‘皮实’,曾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过;另外,在这里开展业务存在很多未知,带团队反而更需要经验和阅历。”在当年进驻雄安的企业负责人中,姚培几乎是年龄最大的。

  在姚培看来,年龄、性别从来都不是做工作的障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以现在的精神状态,我还能再干十年。”姚培说。

  从零开始开展工作,这对姚培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姚培本科学的是文科,在部委直属机构工作工作期间,读了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了文科向工科的转型,到深圳建科院后主要做区域市场管理工作。到雄安后,她发现既往的专业和经验并没有用武之地,主要工作首先从租房入驻、摸底调查等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想做市场没市场,想带团队不知能开展什么样的业务?最初有些迷茫和困惑。后来,我将原来经验化的东西放到一边,内心归零,真正深入这片土地了解情况,参与到新区有关工作中,逐渐明白如何让我们的绿色理念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落笔。”姚培说。

  在新区筹备之初,姚培和同事们参与到新区有关工作组的支持工作中,针对有关需求开会讨论、交流、沟通。一天晚上姚培和同事在奥威大厦候会,凌晨一点半,一个年轻小伙子的电话声引起了她的注意。

  “电话那头是小伙子的爱人,一直在埋怨这么久了也不回趟家,小伙子耐心解释还在开会呢,老婆就是不信!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普通人很难想象到凌晨一两点还在开会的场景。”姚培说。

  有时候到了周末,想着终于可以回家看看孩子,刚驶上高速公路,接到电话通知,于是就折返回来,“以至于每次跟孩子通话,他就说:我也就你这么一个亲妈,真没辙!”

  “待了三年,有没有想过重回深圳或者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记者问。

  “当初来雄安只是觉得可能又是一个长期出差,后来太忙了就根本无暇顾及想这些。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为后人打基础的工作,这需要一批一批人不断努力。我们既然已在这里,就要把这里的工作做好。”姚培说。

  

  姚培和团队成员谈心。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摄

  扎根雄安 

    在雄安三年,深圳建科院团队也从最开始的三个人变成近六十人,并在这里成立了雄安总部。

  姚培最关注的还是如何通过团队的努力,让这座城市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植入绿色DNA。

  “我们在做绿色发展研究时,发现在一个城市里用30~40公顷做一个城市的DNA模型尺度比较适宜。比如说,生活、工作以及市政、道路、交通等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清晰地在这个区域中体现出来。”姚培说。

  如果这个DNA模块做得好,它就会变成一个生命体,城市其他街区就可以由这个DNA进行“复制”。

  “我们将这一研究成果向有关领导汇报后,被融入到新区的规划建设中。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就融入了这种绿色理念,项目建设本身也承载了区域尺度的公共服务职能。”姚培说。

  姚培工作的地方在容城县城的国土巷中,这条长约110米小巷子是老城区一条很普通的街道,经过绿色微改造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

  “刚在这里工作,苍蝇、蚊虫到处乱飞,有时候门窗上落满了苍蝇。我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首先要把自己周边的环境维护好,我们就从租住的小院、生活的小巷做起。”姚培说。

  姚培和同事们对在雄安新区的驻地所在的国土巷进行了绿色微改造。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经过勘查发现,巷尾有一面墙,墙外面有高速公路,在公路与墙之间是堆放的建筑垃圾。于是姚培和同事们自己动手,将一人多高的垃圾全部清走。

  姚培说:“我们清理垃圾后,先换土,再种上花花草草,将之改造成一个‘口袋公园’。当地人看到环境变美了,开玩笑说‘可以在这里遛猫遛狗溜孩子’。”

  小巷在没有改造前,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姚培和同事们与巷内其他六家入驻企业一商量,在深圳建科院技术支持下,用较低的成本共同开展了包括巷道路面翻修、两侧浅草沟的海绵示范等绿色微改造。

  如今每年冬季来临时,其他地方的花草都已凋零,但直到首场冬雪前,这里的蔷薇花仍在开放;甚至一些对环境要求很高的蜂鸟也每年在小巷子里活动,引起很多人关注。

  “经过绿色微改造,改善了小巷的气场,带给人一种安定与一愉悦感。这让我想到正在做的工作,只有把新区规划建设得更好,我们才会更热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要在这里生活,要在这里工作,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件事情。”姚培说。

关键词:雄安,雄漂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