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纪行】顽强老蔡的小康梦想

来源: 长城网  郭庆敏 王林红
2020-04-24 16:32: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 王林红)早在2016年就已经脱贫的临西农民蔡广柱,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现在还有两三万元的外债。”4月22日,他见到记者时说。

  眼看着村里的乡亲,陆续买了汽车,有的还翻盖了住房,老蔡心里也很急。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和贫穷的抗争,但过程之艰辛,让他一回忆起来就泪流满面。

“林下经济”给蔡广柱带来更稳定的收入。  郭庆敏 摄

  老蔡是河北省临西县黎博寨村的一位村民,今年61岁。由于村子离大运河很近,村里都是“沙窝地”,刮起风来,呜呜响,一碗饭能吃出半碗沙。

  “关键是粮食产量低,亩收入只有几百块钱。”老蔡补充道。

  曾经在村里“张罗”过事的老蔡,是个明事理的人。“像咱这样的家庭,只能靠打工挣钱。”他说。

  然而,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便拖住了他的脚步。

  其实,让老蔡“离不开家,出不了门”的,还有他那个精神失常、多次走失的老伴和年幼的孩子。面对此等现状,他只能憋屈地在家里、地里两头跑,摆弄自家的几亩薄田。

临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在和蔡广柱(右二)进行交流。  郭庆敏 摄  

  前几年,母亲去世,老蔡终于能够外出打工挣钱了。可没想到,刚干了几天,儿子就出事了——先是脸部变形,慢慢地,手脚也开始不正常了,出现畸形。带到医院一看,医生说是脑子里长了个瘤子。

  向来疼子如命的老蔡,一下子慌了,开始四处借钱给儿子看病。

  “乡亲们都挺好,一听说是给孩子看病,都慷慨解囊。”自此,大半辈子一直“无债一身轻”的老蔡开始了负债的日子,前前后后借了七八万块钱。

  即使这样,老蔡也并没有灰心,心想:等儿子长大了,父子俩都出去打工,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儿子一直长到二十七八岁,才娶上媳妇。“在农村,这个年龄结婚,算是比较晚的。”老蔡说,“没办法,谁让咱家穷呢。”

  只要肯干,就一定能摆脱贫穷。老蔡一直坚信这个道理。儿子成家后,小两口外出打工,一个在门市部干活儿,另一个在纺纱厂上班,每个人的月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在老蔡看来,好日子正在向自己招手。

  孙子、孙女的降生,更是给老蔡带来无尽的欢乐。然而,有一天孙子发烧出疹子。一家诊所误诊为感冒,差点要了孙子的命。看着被推进重症监护室的孙子,老蔡欲哭无泪,满脸茫然。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老蔡为孙子的病情焦心之际,亲戚又传来一条不好的消息——一个人待在家里的小孙女被玻璃划伤了,手指头被割断、血流不止。

  火急火燎的老蔡,急冲冲往家里赶。路上,一个趔趄,晕倒在地。

  醒来的时候,老蔡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儿子告诉他,他被查出了心脏病,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

因为有病在身,蔡广柱不能干重体力活。  郭庆敏 摄  

  为了给祖孙三人治病疗伤,家里又借了七八万元的外债。

  出院后,老蔡发现自己的腿也出了毛病——一遇下雨阴天,腿肚子就感到胀痛。即使如此,老蔡也不想歇着。

  村干部了解老蔡的情况,时不时地把村里的一些轻活,比如站岗、保洁等,安排给了老蔡。“一年能收入千八百块钱吧。”他说。

  去年,村干部告诉他,县里出台了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种植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每亩地可以获得500块钱的补贴。

  老蔡一算账,在当地,一亩花生能收500斤,每斤能卖3块钱,加上补贴,每亩地能收入2500元,刨去浇水、化肥、地膜等成本500元,能净落1500元。

  “还是种花生更合算!”坚定信心的老蔡打消了继续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念头,把家里的9亩地全部种上了花生。

  一年忙下来,种花生的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了还债上。“人家不催,但咱自己要惦记着,尽快把钱还给人家。”老蔡时常这样提醒儿子。

  今年初,临西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找到老蔡,告诉他县里建立了“防贫防返贫”机制,正在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引导“建档立卡户”种植杨树,在林间套种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在防风固沙的同时,也能帮大家增加收入。

蔡广柱说,过段时间,他准备把花生种上。  郭庆敏 摄  

  “种植一亩地的杨树,县林业部门补贴600元,连续补贴5年;县扶贫办补贴300元的树苗费。”临西县扶贫办主任孙善刚介绍说,“在林间套种花生、红薯等,每亩地再补贴500元,在林间养殖鸡鸭,超过200只的,每只补贴4元钱。”  

  在老蔡看来,种树和花生还有一个好处——省工省力,自己的身体“吃得消”,还有就是树下种花生,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遭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我是越干越有奔头。”老蔡说,“这几天,我准备把地浇一遍,把花生种上。仅仅‘林下经济’一项,我今年就能纯收入2万多块钱以上,到年底还清外债奔小康绝对没问题。”

  

关键词:脱贫攻坚,林下,花生,防贫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