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雄安建设一线的青春身影

来源: 河青新闻网  
2020-05-05 12:37:10
分享:

  河青网讯 5月3日,在第71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雄安新区建设一线,在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工地上,目睹了无数青年建设者,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雄安建设一线,在将自身才华施展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青春渲染的更加绚丽多彩、熠熠生辉。

  师赛燚 我想十年之后再回雄安看看

  “当初来雄安,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就想多学点儿东西。我感觉自己这半年多的成长进步也确实比较明显。”1993年出生的师赛燚是河南洛阳人,2017年毕业后,先在地铁工作过一段时间。2019年8月份在单位调配下来到雄安新区,目前是中铁隧道局集团容东A社区市政道路、综合管网工程项目的一名技术管理人员。

摄/河青新闻网记者王明空

  “目前工程正在全面加速推进,为了努力挽回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我们现在基本就驻扎在项目现场了,办公、食宿都在工地,这也是我们项目组领导和同事每天的常态。”师赛燚笑言,雄安的工作强度是他之前未曾意料到的,“一般从早上7点开始,我们就进入工作状态了,晚上十一二点下班更是家常便饭。我一般白天会在项目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施工问题解决方案,开展渗透式技术交底,亲自检测钢筋绑扎质量。晚上会和领导、同事一起研究图纸,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强度虽然比较大,但是对我们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而言,进步和成长也是非常迅速的。”

  到雄安工作半年多来,师赛燚一次家都没回过。春节期间,他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的机会,选择坚守工地,每天定时背着消毒器在项目驻地和施工现场各区域消毒,为项目员工测量体温,并和同事轮流在现场24小时值班,强化现场管理。“来雄安这大半年,除了工地,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容城县城。等项目结束后,我想到白洋淀和雄安的一些景区去走走看看,好好看看新区的样貌。”

  师赛燚告诉记者,他见证了雄安从刚开始建设时的一片荒野,到现在的雏形初具,他最想的是十年之后再回雄安看一看,“我想带父母和家人一起来看看我建设过、奋斗过、见证过我青春的地方,期待那个时候的雄安变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未来之城。”

  陈清涛 由衷的感谢在雄安工作的经历

  “我在河南工作的时候,就向往着能参与到新区的建设中来。因为雄安新区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改革开放的高地,对一名工程建设者来说,能亲身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一种荣誉和梦想。” 今年25岁的陈清涛是山东青岛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贵州、河南工作过一段时间,目前是中建八局雄安新区容东DEG社区RDSG-4标段项目的一名现场工程师。

摄/河青新闻网记者王明空

  “我每天在现场的工作就是,与工友们一起看图纸,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加工、安装;核对施工计划,提报下一阶段的施工所需的材料、机械等,避免出现施工进度计划滞后问题;对自己的责任区的现场工程质量、工友们防护用品穿戴、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协调解决,确保自己责任区的工作,高效、高质量、安全有序推进。施工间隙,大家会一起学习文件、深刻理解新区的定位和建设理念。下班后,项目组的同事还会一起沟通施工当日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办法……”说起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不善言辞的陈清涛开始变得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项目现场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工作,但是必须要严谨审慎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过程的安全、质量和计划的有序推进。

  到雄安工作之后,因为工期紧张,陈清涛只在春节的时候回过一次家。“虽然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在雄安工作期间,我感觉到自身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二是雄安的工作也极大地磨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自律性,这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帮助,所以我由衷的感谢在雄安工作的这段经历。”

  “雄安新区不是简单地在平地上建一座新城市,在我亲身参与新区建设的过程中,愈发能够体会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真正内涵。”陈清涛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他想扎根新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起陪伴和见证雄安新区的成长和崛起。

  杨松 雄安是一座适合青年发展的城市

  1995年出生的杨松,是河北保定易县人,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工作了两个月之后,被集团调往雄安新区。目前是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容东BC社区RDSG-3标段项目工程管理部测量队的一名测量员。

摄/河青新闻网记者王明空

  “因为我去年采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刚到项目组时,很多工作内容和业务都不太熟悉,工作起来难免有些吃力。”杨松坦言,刚来雄安时候,确实不太能适应雄安的工作节奏和强度,“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和融入工作,不管是专业仪器的使用上,还是电脑软件的运用方面,我们的部门领导都会利用他的业余时间,手把手的教我。从最开始我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到如今可以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教导。”

  雄安的工作经历不仅让杨松在业务能力上有了长足得进步和成长,也让他在生活上深深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我去年刚到雄安的时候,三伏天刚过,天气还比较闷热,场地里也长满了一人多的荒草,那段时间真是,每天都清清爽爽地钻进去,然后湿漉漉地钻出来,跟上蒸笼似的。”杨松说,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的工作时间没有那么固定,有时候回到驻地时错过饭点儿,领导会将预留的饭菜先让给他吃。

  “到雄安工作之后对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之前我看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会本能的想逃避,但是现在会首先想办法去克服。此外,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我到雄安工作之后逐渐清晰的。”杨松说,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没有让他放弃学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自己的成长进步。“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工作多忙、多累,我都会抽出时间来总结下一天的工作,看看专业类、文学类的书籍,使自己的脚步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觉得雄安是最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可能会更好的适应雄安发展的节奏。如果未来集团在雄安还有项目的话,我一定会申请留在这儿。”杨松告诉记者,等项目结束之后,想带着父母过来看看,“爸妈眼中的我还是个刚踏出校门的孩子,如果他们看到我参与建设了这样一项了不起的项目,为雄安的建设尽了一份力,他们应该会比较骄傲和自豪吧!”

  文/河青网记者王明空 

关键词:雄安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