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云”话小康,四位农民全国人大代表的视频会

来源: 河北日报  
2020-05-21 10:13:33
分享:

  编者按

  “非常”时期,“非常”履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由于疫情,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了,但驻冀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积极收集民情民意,精心准备意见建议。其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为驻冀全国人大代表聚焦的重点。

  代表们关注到,当前,河北有6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已经在历史上首次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全省还有3.4万剩余贫困人口要按期脱贫,200多万已脱贫人口需要巩固提升。距离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剩200多天,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到底怎么干?

  围绕这个话题,全国两会前夕,四位农民代表开了一场不一样的视频会,“隔空”共话脱贫攻坚,带来农村一线最质朴的声音、最迫切的心愿。

  青山向着远方延展,微风拂过,猕猴桃树上掀起叶浪阵阵。5月13日,田埂的尽头,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正紧皱着眉头,圪蹴在一棵树苗旁。

  一亩地,种老玉米只落400块,种猕猴桃能挣4万,你说哪个划算?明摆着赚钱的好产业,却怎么都推不开。想让老百姓富起来,难!

  一个村的难,可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普遍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里有几位村支书,能不能找他们出出招?一个好主意开始在他脑子里盘旋。

  说干就干,陈春芳“噌”地站起身,大步流星朝村委会走去。微信里,四位村支书一拍即合,一场特殊的视频会热热闹闹开了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陈春芳(左上)、张东河(右上)、哈明江(左下)、郭建仁。河北日报记者周洁摄

  产业“造血” 确保“稳得住、不返贫”

  “三位老兄都是老支书了,请把你们的好经验介绍介绍,帮我支支招。”

  刚一开场,陈春芳代表就“直奔主题”:“我想在沟域里推广猕猴桃,可猕猴桃3年才能挂果,村民担心前几年没收入,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咋破?”

  “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稳定增长,才能确保稳得住、不返贫。”这个理儿,陈春芳代表比谁都明白。生态旅游、水果种植、中药栽培,正是发展了一个又一个富民产业,才让车谷砣村从人均收入不到800元的贫困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增长到如今的8000余元。

  “一下全都改,恐怕有些困难。”听到陈春芳代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接过话头说,“如果分成三年改,一方面保证村民有收入,另一方面还能让大家边改边看成效,提高改种积极性。”

  “要我看哪,发展产业贵在精准。”全国人大代表、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以自身经历举例说:“我曾经亲眼看到有的村一拥而上种小葱,第二年葱烂在地里都没人收,因此坚定了一个信念,发展产业必须找准路子。”

  再三考察,哈明江代表踏准了献县铸造之乡的好特色,在村里支持一两户搞起了铸造加工试点。光“扶上马”不行,还得“送一程”,从建厂、跑手续到学技术、找销路,村里全方位支持,“样板”第一年就见到成效。

  一两户的铸造厂很快成了“全村人的铸造厂”。如今,村里四五十家铸造加工厂,带动周边村五六千人就业;附近借势发展起餐饮、运输等服务业,方圆二三十里的村子跟着被带动起来……产业找准了,农民腰包跟着鼓起来了,全村人均收入三四万元。

  “一家一户规模太小,单打独斗风险高,不如组织起来闯市场。”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竞秀区江城乡大激店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介绍说,他们村先后成立了三个支柱型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带动农民致富。

  分散的小农户组织了起来。河北云乡居集团等3家公司先后进驻,龙头企业跑销售、合作社管经营,小农户们种上了放心田。土地流转一份收入,企业入股一份收入,再加上到公司打工,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

  “想要降低风险,还得拉长产业链条。”郭建仁代表最近在谋划一盘大棋。“你瞧,城里人可以一家老小来旅游,吃吃农家饭,采采樱桃,住住民宿,这样现代农业园不愁销路,康养产业也有了潜在客户,多好!”

  说起未来发展,郭建仁代表眼里是喜悦,心里是希望。

  “赞同老郭的意见!”哈明江代表接过话头,我们村也在搞三区同建,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一起建,产业链越长前景越好。

  讨论逐渐深入,陈春芳代表心中的“产业图景”也愈发清晰: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以休闲旅游为龙头,打造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区。想到这儿,他不由地笑了。

  5月13日,四位全国人大代表正在进行视频通话。 河北日报记者周洁摄

  治理“筑基” 为乡村振兴夯基垒土

  郭建仁代表带着村民风风火火地干,村里一天一个样。可他总觉得缺点啥:“光闷头搞经济,产业是上去了,可其他方面跟不上。”

  “必须得注重生态建设。”陈春芳代表说。为啥?光有钱不够,环境好,才算是真的过上好日子了。

  现在走进车谷砣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一到夏天,山上绿树成荫,山下阡陌交错,清凉凉的河水穿村而过,像幅画。

  “山绿了,景美了,不光村民们心里舒坦,游客也跟着来了,农家乐也就红火了!”陈春芳代表说。

  “乡村振兴,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有件事让哈明江代表深有感触,甚至有点自豪:今年疫情期间,村里封路需要有人值守,没想到刚一发动就有几百个人报名。“乡风好了,村民们意识明显提升,村里工作也不像以前劳神费力了。”

  “你们怎么做到的?快给大家讲讲。”郭建仁代表迫不及待地问起来。

  里头的道道儿,哈明江代表早就总结好了:“一个就是加大宣传,用好村里的大喇叭,早晚两次宣讲重要精神,为村民们‘铸魂聚力’;再一个就是制定村民公约,给大家‘树新风’。”

  “就比如说这红白喜事吧,以前娶个媳妇,三年都缓不过来。后来村里立下规矩移风易俗,办理红白喜事有了统一标准,人们都感受到了好处,再也没有铺张浪费了。”哈明江代表举例说。

  “我们在村里开展先进模范评选活动,用身边好人好事给村民树立榜样,现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好得很!”陈春芳代表冲着屏幕竖起大拇指,“老郭,这招还是去年全国两会上从你那儿学来的呢,效果可真不赖。”

  “互相学习!”郭建仁代表给大家作个揖,又说起最近的新探索,“最近我们村正在探索志愿者调解邻里矛盾,让乡村‘和’起来。以前有个家长里短的,经常会找德高望重的人给说和,我就受这个启发,招募20名志愿者深入群众之中,尽量把矛盾纠纷、诉求意愿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个主意好!咱都要借鉴借鉴。”矛盾纠纷排查新模式迎来一片叫好。

  顿一顿,哈明江代表说起了自己的困扰:“现在除了跳跳广场舞,村民没啥文化活动,精神需求满足不了。”

  “这个问题,老张最有发言权,他们村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陈春芳代表大力推荐。

  “乡村振兴,文化这个‘魂’不能丢。”张东河代表介绍起来,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不是城里的文化人,他们能做的只是指导,“归根结底,唱主角的还是咱农民。”

  张东河代表介绍,现在村里通过引入高校学者、文化专家等各方面人才,经常举办画展、非遗展演、戏曲国粹演出等活动。同时,还成立了爱心协会、乡音剧社、农家书屋、舞蹈队等组织,定期在村里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这些接地气的方式,改变了村民们的文明习惯、处事方法,进而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乡村的文明程度。”张东河代表说。

  几句话给哈明江代表带来启发:“要向你们村多学习,争取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活搞热。”

  “乡村治理是篇大文章,只有多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才能把乡村振兴的地基打好。”听完大家的话,陈春芳代表不住感慨。

  人才“引擎” 加快奔向“小康梦”

  “你们村这几年年轻人回来发展的多不?”

  “不多,你们呢?”听到哈明江代表的问题,郭建仁代表摇摇头不无苦恼地说。

  这番对话,引起陈春芳代表共鸣。他专门调研过,灵寿县近80%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外流,农村发展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村里曾经连续八年没娶过一个新媳妇,也没有出生过一个新生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几位代表一致认为,选好带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俺们村有自己的产业,年轻人往外面去的不多。”哈明江代表接着说,“不算附近的村,在村集体企业里打工的,光本村年轻人就有1000多个哩。”

  “那真不错。”郭建仁代表心生羡慕,“现在许多村子搞建设的主力军,岁数还集中在50至70岁,实现乡村振兴,还得靠后浪奔涌啊。”

  “老哈村里的好经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关键在于乡村产业兴旺。”思考片刻,张东河代表说,“产业发展起来了,年轻人回村才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这舞台,不光有产业,还得有发展机会。”这是陈春芳代表和村里年轻后生聊天聊出来的。近几年,灵寿县委组织部创设了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凡入选人才库的青年可得到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15项帮扶,给年轻人们搭建起了大舞台。

  村里4名青年人才入选,如今,重要岗位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大展身手。聂金平当选村委会主任,李希望成了党支部副书记,其他两位,一个入了党,一个成了致富带头人。

  “这个点子好!让年轻人在农村看到奔头,有机会追逐和实现梦想,乡村振兴战略才算真正落了地。”哈明江代表说,“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还要给年轻人提供子女入学、就医等便利。”

  在张东河代表看来,引人才更要育人才,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通过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政策服务、无息贷款支持,例如制作传统豆腐、剪纸等,让村民变成‘土专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推进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模式还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郭建仁代表说出了自己的思考,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定规划、找项目、壮产业,不光懂农民、懂生产,还懂市场。一旦这些关键人才撤离,一些村民就有返贫的极大风险。“就拿我们村来说,现在红火的现代农业园和康养小镇产业,都是第一书记牵头找来的投资。”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太有收获了,建议写一个联合建议,汇总咱们的想法,相约北京。”陈春芳代表提议。

  “好!北京见!”提议一出,几位代表一致“点赞”。

  “等康养小镇建好了,有空去我们村看看吧。”临结束,郭建仁代表向大家发出邀请。

  “一定去!”几位村支书开怀大笑,“就剩几个月时间了,咱们咬紧牙关加把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到时候比比看!”

  这就是四位村支书的视频会。“最平凡”的代表,来自“最平凡”的村子,上演着“最平凡”的故事。而这一切,却正汇聚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民力量!(记者周洁)

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责任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