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 通讯员 赵志广)“金银花树全身都是宝。”6月3日,在一个专门用来陈列金银花根雕作品的房间里,河北省巨鹿县金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辰对记者说,“这种植物,成长期产出的金银花,可以当药材卖,枯萎器可以做盆景,死了就做根雕。你看,这些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最低售价也要几百元,好的能卖到上万元。”
王立辰告诉记者,他家有4口人,种了20亩的金银花,亩均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这样的收入情况,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
让王立辰和他的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的,正是在当地有400多年种植历史的金银花。
优化结构,土地产出效益高
每天清晨,宋立鹏都要走进设施农业大棚,观察果蔬的长势。近期,19个大棚的葡萄和圣女果正处在生长期,是他心头最深的牵挂。
宋立鹏是河北朴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为保证葡萄在原生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他们特意聘请技术专家调配了有机土壤,并在土壤中放置大量蚯蚓。
“想知道大棚里种出的果蔬是不是绿色、有机的,就要先看土壤。”说着,宋立鹏用铲子将一小块儿土壤翻出4寸深,映入眼帘的,是七八条正在土壤中蠕动的蚯蚓。“蚯蚓是降解土壤重金属、提升土壤透气性和肥力的最好生物。”他说。
宋立鹏利用自家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养殖蚯蚓,并将蚯蚓大量投放到大棚的土壤中,利用最原始的方法保证土壤肥力,提升葡萄口感。而且,每颗葡萄树限产20串,以保证品质。
近年来,巨鹿县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金银花、设施蔬菜、葡萄、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全县62万亩土地中,目前能够实现万元收入的农田已经达到16.5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7%。”巨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国亮说。
据了解,该县以土地规模化、农民职业化、经营产业化、农业智慧化、产品品牌化 “五化”为路径,以中药材、设施果蔬等为主要品种,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新标准、新技术,加快推进“万元田”工程建设,今年年底前,“万元田”将达到20万亩。
标准种植,产量品质双提升
雨后,巨鹿县南任庄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金银花郁郁葱葱。
“株距2米,行距1.5米,一亩地220棵,完全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统一管理。”巨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彦波介绍说,这200多亩都是去年栽下的新苗,“得益于标准化种植,金银花产量、品质在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巨鹿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优质干花1.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目前,已建成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40多个,其中,2万亩金银花枸杞特色种植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建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3个,年销售金银花1万多吨。
依靠标准化生产,巨鹿县的金银花产业、中药材产业等迅速发展,声名远播。其中,“巨鹿金银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巨鹿县坚持质量兴农,统筹整合农业、扶贫等各类资源,严格执行农产品监测标准,逐步形成了监管、监测、追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多方合力,奏响产业“协奏曲”
“黄土里面真能生‘金’。”巨鹿县金炳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财举感慨地说。
2016年,刘财举从北京来到巨鹿落户,成立了这家集种苗培育、果蔬加工、果蔬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型企业。“4年前,我们引进、种植了克瑞森葡萄。”刘举财说,“这种冬熟葡萄,高产、质优、甜度大、口感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不愁销,效益是普通品种的3倍以上。”
巨鹿县依托社会资本投入、贫困户入股、村集体资金注入等多种投入模式,多方合力建立利益共同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李国亮介绍说,“金炳诚”是县里的龙头企业,由他们提供克瑞森葡萄苗和种植技术,按每斤5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由县政府帮建大棚,村集体分期偿还葡萄苗、大棚等资金,最长可分3年还清,“此举加快了全县克瑞森葡萄产业的发展。预计今年克瑞森葡萄将新增种植面积2.7万亩”。
“种田换脑筋,黄土变成‘金’。”巨鹿县委书记孙保祥说,“土地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努力打造出更多更优的特色农业品牌,让农民增收。3年内,全县291个村,集体收入将都在10万元以上,村村都有‘万元田’产业。”
近年来,巨鹿县形成了多个规模大、效益好、易推广、有生命力的“万元田”样板模式,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向“特色生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