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颜粤色”初显——广东省河湖长制工作走笔

2020-06-24 15:19:53 作者: 来源: 福建水利厅
分享:

  广州市昔日的黑臭河涌 

  如今变得清澈见底; 

  东莞市曾经的重污染区华阳湖 

  已成为珠三角市民出游的心仪之地; 

  江门市原来的普通河道 

  成了“网红打卡点”的城央绿廊; 

  ………… 

  由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报社组成的调研组,于2019年年底到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五省之一——广东省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发现,通过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广东省的河湖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河湖逐步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优美景象。 

  聚焦“盛水的盆”治乱,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聚焦“盆中的水”治病,集中治理水环境,解决水脏、水浑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根,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万里碧道”……广东省河长办副主任、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卢华友介绍,全省按照“三步走”总体思路,稳步开展河湖治理修复,加快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开展河湖治理专项行动

  黑水臭水变清水 

  广州市白云区沙坑涌,河水不深,但流水潺潺、水清如镜。

  “2016年时,这是白云区的一条黑臭河涌。”区河长办负责人介绍,“经过综合整治,沙坑涌水变清了,河里能看到鱼了。”不仅如此,河岸边已经种上了花草树木,建起了人行道。

  在2019年广东省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李希强调:“江河湖海污染治理是基础,只有把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到位,把多年累积的污染治理好,江河流淌的是清水而不是黑水、臭水,才谈得上碧道建设。”沙坑涌是黑水、臭水变清水的代表性河流,这种转变得益于全省开展的河湖治理专项行动。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签发的2018年第1号省总河长令要求,结合水利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以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清”专项行动。

  总河长带头履职,各地治水全面提速。广州市将“清四乱”“五清”与本市的“四洗”(洗楼、洗管、洗井、洗河)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坚持“控、截、清、调、管”,以“手术式”治理手段,彻底清除“散乱污”场所和黑臭河涌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实现了“污水入厂、清水入河、清污分流”。

  “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是广东河湖治理的1.0版。”广东省水利厅河长办主任苏华文介绍,广东规模以上河湖“四乱”问题数量达7512个,居全国第2位,通过落实“三查、两签、一台账、零死角”,截至2019年11月底,已整治7487宗,“五清”行动共清理水面漂浮物651万吨、河流长度5.22万公里、水域面积7600平方公里。“整治后,河湖行洪变得更加通畅了,生态空间也得到了有效释放。”

  “水面清净了”“堤岸整洁了”“河湖美丽了”,我们听到了这样的百姓声音。

  创新河湖长制制度举措

  河湖变得更美 

  每月定期开展“河湖保洁日”行动,印发《东莞市市级河长巡河工作指引》,建立基层河长履职奖惩机制……东莞市不断创新河湖长制制度举措,努力“让河湖更美”。 

  2018年9月,广东省河长办印发了《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推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八项重点工作。“‘让广东河湖更美’,是广东河湖治理的2.0版。”省水利厅河长办副主任凌刚介绍。 

  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游客三三两两成组,边蹬着游览自行车,边欣赏优美的水景观。 

  “华阳湖的治理开展得比较早。”东莞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水务局局长倪佳翔说,早在2014年年初,麻涌镇就制定了河长制实施方案,由镇长担任河长,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责任落实,通过开展河道的改造、清淤、绿化等整治工程,拆除16.5万平方米的违法搭建物和禽畜养殖场,清淤165万立方米,逐步恢复了水生态环境。2015年,华阳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 

  撕掉“臭水沟”的标签,换上湿地公园的名片,令人赞叹。通过华阳湖畔的展板了解到,近两年以麻涌镇为代表,东莞市的水环境治理脚步愈发加快。“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启动后,东莞市将每月10日定为“河湖保洁日”。这一天,全市33个园区、镇街的河长以及志愿者,都来到河湖岸堤,维护河湖环境。 

  倪佳翔介绍,设定“河湖保洁日”是促进河长集中巡河履职的一项举措,此外东莞市还通过编制印发河长手册、市级河长巡河工作指引、“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等方式,推动河湖长制落地生根。 

  2019年11月,东莞市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和基层河长考核实施意见》,建立基层河长履职奖惩机制。《意见》明确,当年被评定为优秀的村级河长将获得5万元奖励,村(社区)领导班子及治水相关工作人员也会得到相应奖励,而履职不到位的基层河长和相关责任人员都要被追责。这一举措,成为激发各级河长湖长及部门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的“动力源”和“压力源”。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河长制工作述职、考核问责等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调研中,很多河长制工作者表示,要让水更清、景更美,必须把河湖长制落到实处。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

  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 

  江门市江海区,广东省“万里碧道”江门水道南岸城央示范段,河岸边依次是灰色的人行道、深蓝的跑步道、深红的骑行道以及植物装点的绿道。碧道规划展板前,不时有散步的市民驻足观看。不远处,几位市民在凉棚下尽情地展示着声乐才华。 

  “2019年,广东省部署建设‘万里碧道’。这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卢华友介绍。“万里碧道”建设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试点先行、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体,着力将江河湖库打造成“江河安澜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生态道、融入自然的休闲道、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目前,全省“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试点建设全面铺开。根据规划,2020年5月将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初步建立“广东碧道”品牌;2035年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 

  “江门城央绿廊是万里碧道建设的18个省级试点之一。”江门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梁君明介绍,“江门市坚持把碧道建设作为河长制和治水模式的重大创新,边试点,边启动,边规划,按照都市型、城镇型、乡村型、自然生态型等不同碧道类型,统筹协调,系统治理。相关县区专门成立碧道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区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发改、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高效推进江门水道碧道建设。” 

  万里碧道建设,百姓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在鹤山市,调研组见到了“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赵德光,在桃源河旁,他有一间专门的“民间河长工作室”。房间不算很大,设施却很齐全:办公桌上有电脑,墙上挂着正在播放河长制宣传片的电视和《桃源镇河长制工作图》等,办公桌后面摆放着水质测验器具、巡河记录本、志愿者旗帜等。旁边还有一间“民间河长科普室”。 

  “我上下班的时候就会顺路开展巡河,看看是否有漂浮物,水质是否异常等,发现问题就通过微信群上报给河长。”赵德光说,“在河边工作和生活很舒服,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江门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区舵样认为,“民间河长”在汇集民间智慧、发动群众参与河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碧道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成为广东省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不断探索实践

  给各地带来很多启示 

  一路走访调研发现,广东省的大小河流已初步显现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河颜粤色”,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广东省河湖属性和历史面貌是全国的缩影。调研组认为,广东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过程中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对各地有不少启示。 

  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主要领导要带头垂范,主动扛起河长制湖长制政治责任;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坚持党政同责,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压力传导机制,从根子上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强协同联动,部门间、流域间、区域间加强协调配合,凝聚形成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合力;必须坚持水岸同治,聚焦“盆”和“水”,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必须严格督查考核,通过督查考核督促河长湖长及部门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必须强化基础工作,加快补齐法规、规划、标准等基础短板;必须凝聚社会力量,河湖健康状况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河湖管理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凝聚全社会治河护河合力。 

  在建立河湖长效保洁机制方面,广东在全省一年两次集中“清漂”形成定制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保洁管理;同时,全省各市县积极落实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如江门市每年从市县两级财政收入中提取0.2%设立潭江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东莞市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建立河流管护长效机制。在压实河长湖长责任方面,建立了各地级以上市总河长(市委书记)向省第一总河长(省委书记)和总河长(省长)进行述职、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向领导小组组长述职的工作机制,并且每年严格开展考核。广州市还将治水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明确在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前原则上不调整河长,市管干部提拔使用须征求市河长办意见。在信息化方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广东智慧河长”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掌上治水圈”,推动掌上治水常态化、精细化,被评为广东省电子政务优秀案例,并被腾讯公司作为深化政务改革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相关功能已经接入广东省“数字政府”重点项目“粤省事”,并且在省政府协同办公系统领导视窗提供了卡片式数据展示。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成效明显,但也存在进展不平衡、基层河长湖长履职不到位、部门单打独斗、区域联动不足、河湖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各地可借鉴广东等地的创新做法,紧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关键词:河湖长制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