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视频河北

微视频|军产情牵两代人 义务看守二十年

来源: 长城网  高航 郑白
2020-08-02 18:40:42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高航 郑白

  “扣上锁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终于卸下来了。”五十多岁的苏建平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让他松了一口气的就是自家老房子对面的这处院子终于物归原主了。

石家庄井陉矿区贾庄村的一处留守军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留守军产

  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某部队在井陉矿区贾庄村建起了一个小哨所,日常有六七名军人驻守。“我们那会特别熟,就跟家人似的。”苏建平介绍,自己的父亲当时被聘请为护线员,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通讯较为落后的年代,几名军人的生活缺乏保障和照顾,于是苏建平的父亲经常拉着大家穿过哨所和自家院子中间那条小路,让爱人做几个菜帮战士们改善生活,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1996年的一天,部队接到命令,要离开这个地方。”苏建平回忆到,部队撤离之前,时任连长找到自己父亲,想让他帮着临时照看一下这座哨所。“本来说是临时照看一下,结果这一看就是二十多年!”

部队离开后,苏建平的父亲就开始负责看守这处院子。付斌妤 摄

  部队离开后,苏建平的父母就一直住在这里,等待着部队来接管军产。平常日子里,苏建平的父亲总不忘检查院墙、房子的状况,生怕这处军产出了什么闪失。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苏建平的父亲见总也等不到部队回来,心中着了急:“要是他们忘了这个房子怎么办呀?可不能让军产流失!”一直等不到军队来收回哨所,苏建平的父亲决定主动将军产送回部队。他一直牢牢记着部队番号,带着家人辗转多地,亲朋好友外出也不忘让其帮忙打听,但一直没有得到那支部队的消息。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苏建平一家一直坚守承诺,守护着这处院子。记者高航 摄

  二十多年的默默守护

  “挺不容易的!”说起那些年的坚守,苏建平感慨道:“2000年初那会儿,家里两个孩子需要上学,父母也都常年生病,家里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苏建平说,那会儿村里很多人都劝自己把房子租出去吧,起码可以补贴一下家用。“那会家里就我一个人赚钱,一年才赚一万多,把这个院子租出去就能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可是顶大事儿呢!”

  苏建平紧接着说:“但是,肯定不能租啊!这是部队的产业,老父亲守护了十几年,肯定不能租出去,再难也不能出租。”

苏建平一直记着父亲的叮嘱“房子不能破坏了”。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在二十多年的军产守护岁月里,苏建平和父亲面临的选择不止这一次。2008年的时候村子里要拓宽哨所门前的公路,苏建平的家和哨所正好就在道路的两边,当时的规划是哨所拆一半,苏建平的家拆一半。“肯定不能拆啊!”为了保住哨所,苏建平通过村里向上反映。“最后的结果是,哨所不拆了,但是把我家拆光了!”再说起这段故事,苏建平无奈地笑了笑,“总算是把哨所保住了!”

苏建平望着房檐上岁月的痕迹,讲述着这处院子二十多年的故事。记者高航 摄

  情牵两代人的拥军路

  2012年,在父亲的病床前,父亲拉着苏建平的手嘱咐道:“一定要继续守护下去,交给部队”。再说起当年老父亲的临终遗言,苏建平哽咽道:“感触挺深的,不能断了!”

  二十多年来,从苏建平的父亲到苏建平,再到苏建平的儿子,他们都在守护着这座小院子。即使后来苏建平一家搬家,家人们也常来小院看看,大风、大雨天气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处军产。“不能破坏了!”苏建平一家牢牢记着父亲当年对部队的承诺。

苏建平说:“扣上锁的那一刻,肩上的担子终于卸下来了!”记者 高航 摄

  2020年7月的一天,时隔24年,苏建平终于等来了部队的消息,“见到部队代表的那一天,真开心,一下子觉得松了口气!”

  哨所移交部队前,苏建平再次来到这处小院子里,关上了敞开的窗子、推上了车库的门、拔了拔院子里的杂草,望着屋檐上刻下的斑驳的岁月痕迹,苏建平慢慢地走出院子,轻轻地扣住了铁门上的锁。那一刻,苏建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完璧归赵了!”

关键词:哨所,拥军,坚守,军产责任编辑:李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