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两山论”的河北答卷】武安:废弃矿山变身“花果山”

来源: 长城网  袁立朋 张建勋
2020-08-14 18:55: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袁立朋 张建勋)废弃矿山植绿变青山,青山种养变金山。这不是神话,而是发生在武安的真实故事。

  青贮玉米喂牛、果树林里养鹅、牛粪鹅粪变沼气、沼气发电、沼渣肥田……在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燕山铁矿区,梯田叠翠,瓜果满山,这座曾经死气沉沉的废弃矿山,成为生机盎然的“花果山”。

  武安境内资源丰富,曾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和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各类生产矿井一度达3000多口,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治理地质灾害、恢复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自然青山绿水,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期盼。

  燕山铁矿区坐落在武安市中北部丘陵地带一座名为燕山的小山上,有丰富的浅层铁矿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连续开采了20余年。“那时的燕山,坑井满山,矿渣遍地,天天粉尘弥漫,连草都长不好,更别提种庄稼了。”武安市中寨村村民李海潮惋惜道。

整治之前的燕山铁矿区,废弃井架高耸,矿渣遍地。资料图片

  从2008年开始,武安市开始陆续对矿山进行治理,削除危岩、填沟平壑、补充土壤。中寨村被列为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区项目,投入地质环境专项资金48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400多万元。

  “这可是大好事,要不我试一试,搞一搞燕山矿区改造后的建设开发!”当时任中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郝运生动了心。2008年8月,郝运生在燕山铁矿区开建武安市金泉农林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决心以循环农业重振燕山。

燕山铁矿区治理现场,清理矿渣,平整山地。资料图片

  在政府投资治理的基础上,郝运生又陆续投入6000余万元,购买了勾机、拖拉机、卡车大机械设备;组织队伍平整片片梯田,种上青贮玉米、谷子等作物;在山坡脚下陆续建起多片经济效益较高的苹果林、核桃林、葡萄园……随着工程年年推进,昔日衰老的矿山露出生机。

  “动植物和谐共存才能实现良性循环。”郝运生认为。他在山坡建起了养殖场,先后引进1000多头育肥肉牛、28000多只台州鹅,还新上了一套1500立方米容积的沼气发电系统。为了方便灌溉,郝运生先后在山坡上修建了4个蓄水池,果园里都铺设了防渗浇灌管道。

如今的燕山铁矿区,梯田层叠,花果满山。长城网记者 张建勋 摄

  养牛场牛的排泄物沿着管道流入山坡中端的大型沼气发酵罐,经过系统处理的沼液,顺着地埋管道流入坡底的苹果园,每亩果园地下埋有多个沼液管出口……整个园区整洁干净,闻不到刺鼻异味,也没有污水横流。8个大型鹅棚就建在半山腰上,与苹果林、核桃林、葡萄园相互打通,鹅群可以自由地在果树下吃草,回鹅棚里下蛋。野草、灌木、虫子是鹅的饲料,鹅粪又成为果树的肥料。

  “在园区里,上游生产废料就是下游的生产原料。这种循环种养模式已经将土地、农作物、动物和包括沼气发酵罐在内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郝运生介绍说。山上种植的青贮玉米喂牛,而牛的排泄物每天可产生沼气1500余立方米,供应园区发电。同时,沼渣肥田,沼液喷洒农作物叶面,生长的玉米再喂牛和鹅,形成“作物—饲料—动物—沼气—果树”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净化了山区环境,还实现了零污染。

8月12日中午,郝运生在产业园里查看葡萄的长势。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张建勋 摄

  2019年,金泉农林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再一次丰收了,苹果收获25万公斤,核桃收获15万公斤,总销售收入近200万元。“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金泉农林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让冰冷的矿山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实现了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刘军武说。

  “我原来在北京、武安打工,现在年岁大了,外边的活越来越不好找,就在这里上班啦。工资不少,还能照顾家,挺舒心!”今年59岁的韩海旺说,经验丰富的他目前在产业园当工长。和韩海旺一样,中寨村有70多个村民都在产业园上班,其中不少是中老年人。

  “金泉农林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还给村民致富带来了希望。”中寨村党支部书记郝振宾说,现在园区常年用工七八十人,每到春耕秋收大忙季节,可用雇工200多人,除了特殊的技术工,其他用都是村里的闲散劳力,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3000来元。

  除了劳务收入,中寨村的村民们还有种植收入。玉米收获后,农民们可以把秸秆以每吨2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产业园做饲料青贮,就又能增加一笔额外进账。青贮秸秆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减少了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在金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里,果树、灌木和花草和谐共生。资料图片

  “这两年产业园的养殖和林果规模增长快,原有的沼气发酵罐不够用了,近期我要去青岛考察,引进技术扩建成3500立方米的罐子,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郝运生说。说起今后的规划,郝运生非常兴奋,“政府在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上有不少倾斜政策,我们计划用上这些‘红利’将产业园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科技示范、休闲观光采摘、农产品加工于一体,一产带二产连三产的‘大农业’园区。原来开矿,是靠山吃山,但最后坐吃山空,现在山绿了,我们也在靠山吃山,但山已经变成了吃不完的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近年以来,我们始终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看待矿山修复工程,燕山矿区治理只是众多成功典型之一。”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主管负责人刘向东说。

  近年来,遵循“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武安市先后启动了49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2018年以来,他们争取上级治理资金上亿元,本地配套治理工程资金1.3亿元,累计完成露天矿山生态修复2300多亩,植树30万棵、小铁矿、小煤矿矿区专项整治面积12000多亩,恢复植被9000多亩,恢复耕地3000多亩,植树80多万棵,填充废旧井筒300多眼,全市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那些沟壑遍野、乱石纵横的矿山,如今已经绿树成荫,花果满园了,这些‘老去’的废弃矿山,已经重新恢复了生机!”刘向东说。

关键词:两山论,武安,矿山治理,循环农业,中寨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