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中秋丨月满情深,愿有人与你共婵娟

来源: 长城网综合  裴妥
2020-10-01 07:05:46
分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团圆佳节--中秋节。八月十五,月满情深,今夜你将与谁共赏那一轮圆月?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凌晨

  天文专家表示,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六)凌晨5时5分。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每逢农历初一,我们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发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农历十四的晚上,最迟可出现在农历十七的早上。但由于“朔”一定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来要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才是“望”,所以月亮最圆时刻的“望”以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居多,其中又以出现在农历十六为最多。

  今年中秋节与国庆节“喜相逢”,同时出现在10月1日这一天。今年农历八月中“望”的时刻出现在10月2日凌晨5时5分,所以中秋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中秋节起源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习俗

  ●赏月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之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把酒问月。直至今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赏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人们经常在中秋时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望月中丹桂,闻阵阵桂香,酌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吃月饼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久负盛名,它是中国的传统糕点之一,也承载着中国人的性情。“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月圆之意付诸于月饼,寓意月圆人圆。

  ●燃灯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燃灯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人们燃灯以助月色,用纸扎成大型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在江南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将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中秋节养生

  中秋节后,在保养身体方面,专家为大家总结出下列几点:

  ●食养:防燥滋阴,养肾润肺

  秋季,气候变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以防燥滋阴,养肾润肺为主。在饮食上,应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秋天的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剧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中秋过后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享受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除对日常生活进行调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中秋过后应该少洗澡

  中秋已过,天气已明显变凉了,但很多人依然坚持每天洗澡的习惯;随着暴晒的日子越走越远,被防晒霜糊了整个夏天的人觉得现在终于可以解放了;再说这时候,离冬天寒风呼啸的日子也还远得很,更有人认为每天护不护肤都无所谓了。

  其实,这都是误区,下面是西医和中医的观点:

  西医:秋天应减少洗澡次数。秋季风大灰尘多,人们出的汗量减少,空气十分干燥。此时,人们暴露在外的皮肤有一种紧绷绷的感觉,缺乏弹性,甚至还会起皮。这是由于皮肤水分蒸发加快,皮肤角质层水分缺少的缘故。

  中医:别用太热的水洗澡。秋天人们不宜洗澡过多,更不宜用太热的水洗澡,否则皮肤的保护层被破坏后,皮肤更易感染细菌。因此,讲卫生也要适度。

  ●三秋养生各有侧重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的情绪也极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以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湿热重,防暑降温要继续。俗语说“热在三伏”,而第三伏一般都在立秋之后。故在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

  中秋——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晚秋——防燥又防寒,情绪要乐观。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萧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和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中秋诗词

  文人士大夫对中秋月圆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乡愁在此时又浓了几分

愿你思念的人平安长久

愿有人与你一起赏圆月

愿有人与你共婵娟

  (据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综合)

关键词:中秋,月满情深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