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千企帮千村优秀案例|恒茂实业:做强纺织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长城网  张荣鹏
2020-10-14 22:25:00
分享:

恒茂实业公司的工厂车间。

  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乡村振兴才更有后劲。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河北恒茂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刚,是本乡本土的青龙人,在江苏苏州成立纺织公司后,一心想把纺织产业引入家乡。2017年,纺织产业园项目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成功落地。公司一期项目在朱杖子村征地30余亩,每亩土地8.5万元,为朱杖子村集体直接增加收入300余万,村里160户贫困户445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恒茂公司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

  技能培训 就业扶贫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招聘用工中,公司优先考虑使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17年该村就有32名贫困人口在企业就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朱杖子村不少贫困劳动力短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企业主动与村两委对接,为该村70多名待业贫困人口提供了岗位,并给员工上养老保险,贫困群众直接变身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现在工人月工资平均在3500元左右,工资性收入已成为贫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基本实现了1人就业1家脱贫的目标。针对有些贫困户技能水平低上岗难的情况,企业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贫困户技能素质,目前已开展2期培训,受训贫困群众126人次。

  公司在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纺织业生产,带动青龙广大群众自主发展纺织织造产业,由企业统一回购,确保群众生产的产品及时销售,目前企业已与20余户贫困户签订棉花种植生产收购合同,与80余户贫困户签订织布收购合同。同时,企业还在江苏沿海等地建设了仓储物流等设施,有力的推动了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贫困户张利春在给纱线牵经。 

  模式创新 多方共赢

  近年来,青龙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扶贫资金高效使用新模式,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绩效作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确定了资产收益的扶贫模式,即扶贫资金以投资固定资产的形式租赁给企业,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支付资产收益金给贫困户,合作期限15年,合作期满,厂房、设备、设施产权仍归国有,企业也可回购。恒茂实业作为当地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积极践行扶贫使命。2017年,一期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其中吸纳扶贫资金710.45万元;2020年,二期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其中吸纳扶贫资金957.3万元。公司与贫困户签订资产收益分红协议,按8%—13%分红,连续分红15年。2017年带动两个乡镇5个村1273个贫困人口稳步脱贫;2018年带动两个乡镇11个村3254个贫困人口稳步脱贫;2019年带动2个乡镇7094个贫困人口稳步脱贫。这种模式,在保证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避免了国有资产、资金流失的风险,实现了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共赢。

企业新修建的厂区。

  巩固成果 乡村振兴

  为更好的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公司联合吴江海龙喷织有限公司、德清恒运纺织有限公司计划共同出资2亿元,上马纺织产业园三期项目,总占地70亩,建设4000平米办公用房、20000平米厂房,安装现代化织布机1000台,年用棉花1500吨,日产布匹35万米,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000万,打造北方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成为青龙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企业名片:

  河北恒茂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朱杖子村,成立于2017年4月,注册资金10000万元,主要经营纺纱、织造、种植等。近年来,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投入青龙精准扶贫行动中,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扶贫攻坚龙头企业”、“双创双扶巾帼行动创业基地”、“中国创意秦皇岛十强企业”、“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通过落地项目、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公益扶贫等方式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为青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长城网记者 张荣鹏)

关键词:纺织产业,乡村振兴,扶贫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