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刘澜澜
【人物档案】
孙晨华,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卫星通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提出并确定我国第一套MF-TDMA及MF-TDMA/FDMA融合卫星通信体制,完成的自主可控系统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主持我国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应用运控系统研制,近5年创造效益70亿元;主持研制并创建我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运控体系,为系统面向30万用户提供运营级服务奠定基础。2020年,她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人物故事】
她曾用十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双线作战,同时培育并主持完成了“双模”和“二代星”两个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引领卫星通信技术。她是我国第一个CDMA卫星通信网的主要参加人;我国第一代战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负责人。
她叫孙晨华,是中国电科卫星通信专业领域首席专家,第五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一个几乎夜夜工作到十一二点,仍然能够在每天的清晨提早走上工作岗位的人。
2020年,孙晨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职业选择纯属偶然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做出个样子来。”
“我的母亲是数学老师,她认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我学了理科,高考的时候家里就建议我报考金融交通这一类的专业,然后我就考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到了以后才知道,西安交通大学不是搞交通的,然后就学了无线电专业。”孙晨华笑着说道:“小时候可不知道干这一行,但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做出个样子来。”
孙晨华早期工作照片。(资料图)
“女同志嘛,特别跟工作较真,别人就会说太要强,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不好的。”孙晨华告诉记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支撑你的一部分是精神力量,一部分就是你养成的习惯。”
孙晨华出身于中学教师家庭,母亲教数学、父亲教语文,家教十分严格。从小母亲注重培养她不慕虚荣、勤劳刻苦、男女平等的思想。孙晨华说:“正是得益于母亲十分严格的磨炼,我才能30多年坚持下来,并在男同志占大多数的行业里,顶起一片天。”
科研就是磨出来的
“要有一辈子坚持科研工作的决心。”
孙晨华研制的项目硕果累累。一直在卫星通信领域研发探索的她,提出的多种波束、大跨度速率范围的组网解决方案,突破几十项关键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百余种,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孙晨华正在做研究工作。(资料图)
孙晨华曾承担我国第一个舰岸CDMA卫星通信系统和第一个战术移动舰岸卫星通信系统的自主研发任务。CDMA卫星通信系统研发,可谓“抗战八年”,1994年的一天,为了解决联试中的问题,她怀着八个多月的身孕,整整站了一个通宵;在孩子未满一岁时,为了项目顺利移交,她连续出差40多天;1995年启动战术移动舰岸卫星通信系统项目研制,因没有参考资料,自主研制难度更大,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生完孩子三个月就上班;在总工程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和课题组同志经历了近10年努力,熬了无数夜晚,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2000年左右,依托我国首个卫星顺利完成了开通试验,研发的产品陆续装备舰队,在各类远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晨华正在与同事交流经验。(资料图)
“专业部这两年拿到了很多预研课题,这与孙晨华主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个项目汇报都需要做PPT,每张PPT她都要仔细看,有时间的时候,她会亲自动手修改。”第五十四研究所卫通专业部主任助理肖永伟说,“有时,一改就是大半夜,干到凌晨一两点钟是经常的事情。尤其到了答辩前,孙晨华会陪着大家一起修改各类文件,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搞科研嘛,就要耐得住寂寞,用脑子干活,用心干活。”在孙晨华看来,科研就是磨出来的,从事科研工作除了要有专业基础,更要有一辈子坚持科研工作的决心。
人才培养细水长流
“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搞科研的人该有的作风。”
多年来,孙晨华同志在不断攻坚克难、取得成就的同时,为卫星通信、天地一体信息网络等方向培养了国内一流团队和顶尖人才队伍。创建了卫星通信运控、卫星通信处理载荷及低轨星座、卫星通信宽带组网、天基网络协议等多个团队,培养了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岗位能手、全国优秀博士后以及军科委、军委装备发展部专家,重大项目总师、副总师等一批优秀人才。
孙晨华正在与同事交流经验。(资料图)
团队里很多人称她为“伯乐”,对此她解释道,人才培养是细水长流的事情,她会通过很多小事的观察团队成员的耐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我很开心我的团队里有一批批人能够坚持下来,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在孙晨华眼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搞科研的人该有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