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盘活土地资源 换来“真金白银”

来源: 河北日报  
2020-12-24 07:34:24
分享:

  河北省用好土地政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盘活土地资源 换来“真金白银”

  寒冬时节,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喇嘛波罗村61岁的村民黄九斌乐呵呵地领回了自己在欧李大棚务工的薪金,“没想到咱农民也能挣工资哩。”

  海拔1600多米的喇嘛波罗村,是国家级贫困村。2017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干部来村里后,引导村民用好土地政策,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流转、建设种植大棚、承包转让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产业扶贫有扶助金、欧李销售有收益金。喇嘛波罗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2350元提高到2019年8500元。2019年全村脱贫出列。

  “土地政策是盘活利用资源的有力抓手,是促使项目落地见效的必要保障,是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周金中表示,我省多数贫困村地处边远山区,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政策落地难、产业类型单一等问题。省自然资源厅把用地审批、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保障作用,为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也促进了多方共赢。

  贫困地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获得了新增耕地指标,流转收益既能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宜耕后备资源不足的非贫困地区则可以通过耕地占补平衡调剂政策,获得补充耕地指标。这样,既盘活了贫困地区土地资源,又保障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还守住了国家耕地保护红线,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据了解,我省先后出台《国土资源政策助力扶贫攻坚政策指引》《落实土地扶贫政策行动方案》《关于开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的通知》《关于调整贫困县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的通知》等20余项政策措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土地扶贫政策体系,并逐步细化落实到可操作层面,实现了政策效应最大化。2016年以来,通过补充耕地指标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和省域内调剂等途径,累计为我省62个贫困县创收464.15亿元,目前已落实收益440.97亿元。其中,完成东西部协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跨省调剂任务1.56万亩,预期收益48.29亿元,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补充耕地和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省自然资源厅指导贫困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增加了项目区人均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等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搭建了脱贫致富的平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支持贫困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省贫困县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62.07万亩,流转收益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民生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头道沟村在土地综合整治之前,由于土壤贫瘠,每亩地流转金额不足100元,通过平整、翻耕、培肥、铺管等措施提高了产能,村民土地流转金每亩提升至200余元。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大下营村将碎片化的耕地通过综合整治变成了可机械化耕种的大面积农田,用于种植蔬菜、油菜花、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当地经济收入和旅游产业发展双提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保障。我省对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项目的建设用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随报随批、优先办理,从受理到审查完毕不超过3天。2016年以来,全省共审批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37个,涉及拆旧区5.98万亩,产生节余指标5.33万亩。

  沽源县九连城镇录园村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易地搬迁成为脱贫的唯一出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海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村这么快完成了搬迁,原来的家已经成农田啦。”沽源县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提高旧村土地利用效率,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拆旧复垦60个村5161亩土地,为节余指标全部流转变现创造了条件。

  新增建设用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香饽饽”,也是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资源。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专项指标,给予贫困地区政策倾斜支持,针对国家级贫困县每年给予6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对于省级贫困县给予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加强监督,确保专项指标专项使用。2016年以来,安排全省贫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15.65万亩。对于深度贫困县计划指标不足的,可预支使用;对于其他贫困县计划指标不足的,则由设区市予以优先保障,全力为贫困村的产业项目发展保驾护航。 (通讯员 姜慧婕、梁小珍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关键词:河北,土地,资源,真金白银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