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沿着高速看中国·现场评论 | “山民”进了社区,如何融入新生活?

来源: 长城网  芦静
2021-04-09 18:20:39
分享: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芦静

  暮春时节,万物复苏,远处的小五台山宛如仙境。行走在宜兴社区平坦的街道,一个个沐浴着阳光休闲娱乐的老人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或散步,或聊天,或下棋,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营造出一幅祥和的生活画卷。

蔚县南杨庄乡宜兴社区。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宜兴社区是河北蔚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平房集中安置区,2018年初开始入住,安置了来自全县8个山区乡镇112个村庄的860户15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这些人群中,60岁以上老人占53.7%;残疾人占8.3%;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少,有专业技能的人少。

  从穷山沟到新社区,从“村民”变“居民”,如何使这些不同乡风民俗的人群融入新家庭,并与新型城镇化有效衔接,成为了一道难题。

  首先需要去除“山民”的身份标签。对此,南杨庄乡党委书记张秉军感触颇深。“一个名字可能影响一生,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搬迁工作开始之初,他就建议把预先设定的“移民新村”改为“宜兴社区”。

  大门不会开、电卡不会插、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搬迁之后,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怎么办?“我们当了一辈子老师,教书育人一辈子,耐心是必须要有的。”面对老弱病残,面对管理、服务、就业、融合等一项项简单却又繁琐的工作,宜兴社区管理者将“教”和“引”贯穿全方位、全过程和各方面。

宜兴社区主干道,阴坡终年积雪的小五台山清晰可见。长城网记者 许艳艳 摄

  此外,从扶贫微工厂、居家养老中心、卫生服务站、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新服务,到电子监控、代缴电费终端设备、自动取款机、“易键呼”等新物件,搬迁群众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吃水、用电、上学、就业、就医等都不再是难题,特别是一揽子为老年人提供的专属服务,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多去掉一个陋习,就多一份文明,多调解一个矛盾,就多一份温馨,多完善一项配套设施,就多一份便利……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宜兴社区居民渐渐地融入了社区生活,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子越来越清晰。

张家口市蔚县宜兴社区全貌。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搬迁总规模为30.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万人,同步搬迁人口16.6万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案例,宜兴社区管理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思路启示着我们,上千人“挪穷窝”,不仅是重塑搬迁人口购物、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的过程,关乎城市品质和城乡经济增长。

  日前,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河北省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安置区,加大就业帮扶、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扶持力度,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群众社会融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这传递出的是希望,是对高质量城镇化的憧憬和向往。

  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立足实际查问题,“绣花”功夫抓管理,扎实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的质量和成效,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关键词:宜兴社区,蔚县,易地扶贫搬迁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