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省领导活动报道集 > 王东峰 > 其他活动

《求是》杂志发表王东峰文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彰显思想伟力》

来源: 《求是》  
2021-04-17 07:01:00
分享: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彰显思想伟力

王东峰

  编者按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的文章《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彰显思想伟力》。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时提出的“七个坚持”,阐述了河北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收获和体会。河北日报予以转载,以此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

  2012年岁末,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对减贫规律的认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这“七个坚持”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复杂形势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全党全国人民无惧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定盘星。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我国反贫困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无数仁人志士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各种探索、尝试,但都未能如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普遍存在的生存性贫困问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重任。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全党全社会齐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里,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要求河北,“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省级领导和市县党政负责同志分级包联脱贫工作责任机制,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层层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个部门行业责任、基层党组织直接责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77个,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8年间,全省6.1万名驻村干部和1.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了“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等一批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它向人们昭示:有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迈向美好生活的底气和信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脱贫攻坚,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建党10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全球还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的背景下,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标志着我国人民整体告别绝对贫困、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也向世界宣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全体人民谋幸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强调:“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就要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河北,贫困地区13502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9.5万户贫困家庭住进新民居,全省所有行政村实现村医配备全覆盖,4447个村饮水安全得到解决。在景县,全县53.7万人全部告别高氟水,喝上了干净安全放心的长江水。该县张庄村村民刘汉军高兴地说:“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长氟斑牙了,真好!”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就体现在这一件件让老百姓满意的实事中,体现在解决群众民生需求的行动中。

  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本,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靠的是全国一盘棋,汇聚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这样的壮举,只有我们党和我们国家能够做到。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独有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展开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靠的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就是全国上下一心,靠的就是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在河北脱贫攻坚主战场,就有31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实施项目859个;北京、天津两市对口帮扶28个县(区),实施项目2356个。在河北开展的“千企帮千村”行动中,13811家企业对包括206个深度贫困村在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企结对帮扶全覆盖,为贫困地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伟大脱贫攻坚实践,再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新征程上,继续把这一优势发挥好,我们就一定能办成更多大事难事,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贫困的类型十分复杂,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脱贫难度也越加增大,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必须有非常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之后,总书记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包括“六个精准”在内的精准扶贫方略,使扶贫开发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精准化的转变,既为我国脱贫攻坚明确了科学路径,提供了制胜法宝,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扶贫开发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片区县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贫困户时强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他叮嘱我们:“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总书记的讲话点中了问题的要害。对照总书记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分门别类、精准到户,找准“穷根”、开对“方子”,引导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精准选择扶贫方式、扶贫产业,精准配置扶贫资源,从源头治贫。张北县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着力发展光伏、传统农牧、旅游、生态等优势产业,形成了覆盖带动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产业体系。德胜村建起村级光伏电站,有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发挥马铃薯育种优势,小土豆成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5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6400元。坚持精准发力,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把登高望远与脚踏实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实践品格和高超的治理智慧。

  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坚持外力帮扶和激发内力相结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就提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阜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处于太行山深处,自然条件差,多年来一直是深度贫困县,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口深陷贫困。当时在很多乡亲看来,脱贫就是等上级“给救济”。政府部门给乡亲们找到致富路子,可干部们磨破了嘴,专家们跑断了腿,人们宁可靠着墙根晒太阳,也不愿意行动。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脱贫主体的积极主动,再多的帮扶措施也只能管一时,而不能长久。我们坚持推进“志”、“智”双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创办“农民夜校”、“讲习所”7000余家,既帮贫困群众拔思想穷根,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又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坚定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心。阜平全部行政村都设立了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激发群众劳动致富斗志,人人都以上榜为荣。

  事实表明,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脱贫致富就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破除“等、靠、要”以及怨天尤人等观念,让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

  摆脱贫困不只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在河北阜平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自古就有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在无数的风险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举国同心、团结奋战的中国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闯过无数急流险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其特殊性决定了不是哪个地方或部门能够单独承担和胜任,唯有全社会和衷共济、团结互助,才能攻下这一堡垒。

  在河北脱贫攻坚主战场,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随时为贫困群众送去温暖和服务,“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的代表。自2016年在河北农大最先成立,到2020年底,这样的队伍已发展为200多支。他们不仅在省内沿着李保国的足迹,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科技支农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医疗等一系列服务活动,还到江苏、河南、北京、新疆等10余个省、市、区370个县,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努力让更多农户脱贫致富。他们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启示我们,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更多的人手挽手、肩并肩,就一定能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这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不真抓实干,再美好的目标、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摆脱贫穷是世界性难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而且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燕子垒窝、蚂蚁啃骨的劲头,真刀真枪地攻坚克难,实打实地较真碰硬。“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讲话,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必须敢于较真碰硬,勇于和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作斗争,对搞花拳绣腿、搞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的行为说不,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做好其他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必须加强思想引导,强化外在激励约束,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我们先后成立省市重点工作大督查组和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驻市县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和引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在全国首创县乡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机制,好的讲经验、差的作检讨,促进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真抓实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作风保证,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抓落实的本领和能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以更扎实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总书记深情地说:“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他勉励大家,“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团结就是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王东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