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⑭】白沙村:转型升级走出“加速度”

来源: 长城网  
2021-04-21 11:02:17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孙学工 霍文龙 实习记者 张谢雅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火。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偏僻贫困的小山村?

  4月中旬,记者来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只见这里青山环绕、碧水相依,百花争艳、绿树葱茏。柏油路洁净宽广,住宅楼鳞次栉比,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现代化工厂整洁壮观……处处书写着“富强白沙”“美丽白沙”“幸福白沙”“和谐白沙”“生态白沙”美丽景象。

  近40年来,该村在村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因地制宜抓发展,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等多项殊荣。2020年全村社会总收入25亿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5.3亿元,人均年收入4.6万元,成为农村城镇化、农民职工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就医养老集体化、公共事业均等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白沙正在着力谱写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现场一:“以前靠山吃山,转型首先从资源产业入手”

  “这里原址是焦化厂,曾经红红火火,年利润上千万元。为了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村里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将其淘汰,总投资9000万元新建了电子化控制、封闭运行的基础建材厂,包括搅拌站、机制砖厂、机制砂厂,实现了废旧建材料再利用,解决了200多人就业,2020年实现利润4000多万元,今年力争达到7000万元。现在污染轻了,环境好了,群众满意了。”在武安市泓源混凝土有限公司,副经理张伟向记者介绍。

  “厂区环境绿化、美化的不错吧。你们看,我们的车间整体为钢结构全封闭式厂房,设备采取了多层封闭包装和扬尘处理,所有生产原料进厂后无需人工二次转运,生产设备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是一个现代化、高科技、环保型、花园式的综合性新型建材企业。”

  “可是我们村办企业转型之初却有很多不同意见。”张伟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白沙村依靠众多的小建材厂等使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人人羡慕的富裕村。但在2009年,正当企业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却突然提出——关停3个铁矿厂、8家石子厂,以及焦化厂、洗煤厂、热油泵厂等厂矿!

  当时,大伙儿谁也想不通——这村里一年损失收益不是几万十几万,而是1.5亿元!有的赌气说,别人都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咱白沙出这个风头干什么?

  侯二河把村两委班子会搬到了村里的后山顶上开,让大家看看无序开采带来的恶果。“这些企业虽然给村集体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但是以这种‘遍地冒烟’的方式发展,必然不会长久。外面人都说我们村‘住着别墅吸石灰,开着小车闻臭气’。再开采下去,孙辈儿的人就要骂我们了。人居环境的改善才是民生的第一要务。”最终,集体决定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小加工厂取缔。

武安市白沙村转型升级后的企业新貌。长城网记者 孙学工 摄

  但是怎样转型,往哪里转?侯二河认为,以前靠山吃山,积累了钱财。现在转型发展,就要首先从资源产业入手——村领导班子决定,首先对保留的石灰厂等企业实施环保改造,投资1.3亿元在建材厂原址上建立全封闭、零排放的新型建材企业,整条生产线从进料口喂料到产品装车,所有的生产环节全部在封闭的大厂房内完成,生产全过程安装有干温式除尘器。此举不仅使产量提高了上百倍,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随后,又投资2亿元建成了三条绿色环保的高活性氧化钙生产线,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日产3000吨。产品价位比同类产品高30%,年企业产值一举突破了4亿元,年利润达到8千万元。从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零散小型加工厂到建立智能化、环保型的大型企业,白沙村第一次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成功!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白沙的建材产业又瞄准新的目标,着力进行再一次的新升级。氧化钙的深加工便是白沙村实现下一步产业升级的项目,将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完成。“轻质纳米碳酸钙是氧化钙进行深加工后的高端产品。因为其应用广泛,后续我们将发展与其相关的产业,不仅实现氧化钙生产加工上的升级,还将实现产业链的全新打造。”

  与此同时,他们正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谋划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激发振兴新活力,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转型突围,形成多元开发、多业并举的新兴产业大格局。

  现场二:“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

  “大棚草莓保温后植株生长加速,要及时摘除老、衰、病叶,增大主茎叶面积,促进顶花芽及时萌发、抽生健壮的顶花序,达到开花早、结果好效果。”在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园区的农业技术员正在指导打工的妇女进行草莓的管理。

  “我们是附近村的,每天到这个大棚打工,负责裁枝、收割等蔬菜水果的管理工作,每天都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呢。”两位正在大棚里给草莓除叶的大姐争相向记者介绍,“像我们这样在这儿务工的有30多人,都是白沙村及附近村的。在这里干活既学到了技术,又挣了外快,感觉挺开心的,也是沾了白沙村发展好的光。”

武安市白沙村牧业园区的智能温室大棚。长城网记者 孙学工 摄

  白沙村园区牧业支部负责大棚种植的管理人员侯利强看到记者到来,积极介绍着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大棚“不仅有降温风扇,更有双层盖膜,一个投资200多万元,我们以建设了两座。”他说,以前白沙村和周围的村子,因为山地和缺水的原因,几乎没有蔬菜种植。现在,不仅实现了蔬菜、水果的自销,也可以往外销了。现代化园区的建设把旅游和采摘也结合起来,足不出户就增加了经济收入。

  白沙村园区牧业支部书记曹欣洋向记者介绍,始建于2009年10月的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淑村镇的7个行政村,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邯郸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以畜牧养殖、林果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有机蔬菜、绿色养殖、精品花卉、高端林果”,是一家集果蔬种植、畜牧养殖、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近年来,园区以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实现了果蔬种植与畜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沼气工程的能源再利用,积极推广“菜—畜—沼—肥”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现在,他们正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音视频、无线通信及专家智慧,着力将白沙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成一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并以此为龙头推进大田农业向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辐射带动武安市农业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武安市白沙村牧业园的草莓种植大棚。长城网记者 孙学工 摄

  来到长势良好的麦田旁,风吹着绿油油的麦苗掀起阵阵波浪,现代化喷洒灌溉正在运行……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即将到来。白沙村农村农业支部书记侯英杰介绍,以前的白沙村有好多斜坡地,也有好多外出打工的人,土地闲置荒废比较严重。2020年成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社,有效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把原本的“小块地”集中起来变成了“大块地”,那些荒废的土地也通过开发集中成片,实现了大面积种植。不仅可以有效地投入集中灌溉、大型收割等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建设,极大减少了劳动力的付出,更是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如今比起土地流转前,实现了农业产量翻倍和农作物经济翻倍。白沙农业正跨步向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迈进。

武安市白沙村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长城网记者 张谢雅 摄

  “矿石资源使白沙村走向了富裕,但资源型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逐渐退出资源型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侯二河对记者说。目前,工业依然属于白沙村的支柱性产业,那就要利用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

  侯二河说,我们实行“党委+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体规划,建立了高效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对2800亩地进行了集中流转,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科学耕作,2020年全村每亩均增收1500元。又相继兴建了猪场、牛场、鸡场、污水处理厂、饲料厂、有机肥厂、屠宰厂等,畜牧业产值达到3590万元。今春又启动建设自动化换气、调温的20万头猪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农业全面改造升级。

  侯二河表示,我们通过积极构建“大企业牵手小农业”利益联动格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着力把符合村情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做大做强,通过“接二连三”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才会有更坚实的源头活水。

  现场三:“有医有养有福利,幸福的日子不封顶”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这是对很多农村老人日常生活的写照,而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老人的生活品质、精神寄托等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什么问题难办,那就是养老啊。”这个问题也同样让侯二河困扰过。 

  为了切实解决本村老人养老问题,2004年,白沙村的集体经济稍有好转,便决定由村委会出资,给村里每位60岁以上老人交1万元养老保险,按月发放养老金,每月100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志全老人的眼眶红了起来:“当时的一百块钱可值钱啊,给我们全村的老人解决后顾之忧,这些钱足够我们当时养老用的了。”

  2009年,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开始步入正轨,按照规定白沙村60岁以上村民可获得100元左右的养老金。但侯二河认为,可以给村民更好的福利待遇,所以再次由村委会出资,给村里所有60岁以上村民再补上一份养老金,达到每月200元的标准。 

  养老金的提升,只是白沙村“老有所养”的一部分,据白沙村村民委员会规划,村内正准备启用一批老年公寓楼,全部免费向村内60岁以上老人开放,每个房间均为 75 平方米,老人们拎包入住即可。

  武安市白沙村为给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打造的白沙教育集团。长城网记者 张谢雅 摄

  “不仅如此,村里已经实现了住房、教育、医疗、社保集体兜底全覆盖。现在集体对全村群众每人每年免费供应200斤白面,50斤大米;孩子们从入幼儿园到初中毕业以及村民参加新农合、新农保,费用全部由集体负担;使用煤气每立方米只收两毛钱,集体奶牛场供应村民喝牛奶每斤只收0.6元,村民用电集体补贴一半……目前村里为每位村民发放的福利有20多项,人均年享受福利额近7000多元。这些,我们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农村的前列。”白沙村村委会秘书办主任李晓介绍,村里还把原有的4家卫生站整合成立一家医院,聘请来优秀的医疗专家,已经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每年给村民进行两次体检,集体出资为全村18-60周岁村民全部办理了新农保。

  侯二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幸福的日子不封顶。他表示,我们不能夜郎自大,要让白沙人过上更好的好日子。据了解,一个“让白沙的老百姓多一份坚实的民生保障”的规划正在实施中,那就是“2450计划”,即用6年时间,利润总额要达到24亿元,集体为每位村民存款要达到50万元。

  如今的白沙村,幸福感、满意感写在了每一个脸上、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切切实实做到了“小康路上,没有让一户掉队。”

  当记者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侯二河表示,目前白沙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已开启“加速度”:投资600万元,采用覆膜绿化技术,对村庄周边的1000亩荒山进行绿化;投资3000万元改造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4亿元建成20万头生产、育肥、屠宰、分割、养殖基地;投资1亿元扩大天道酒业酒厂;投资1亿元新上纳米氧化钙生产线;投资5千万元发展现代化农业……

  同时,着力打造“一核双轴”的晋冀鲁豫全域旅游示范地。“一核”就是以旅游发展为核心,以白沙故事为脉络,阐释白沙精神,展示白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双轴”,即由白沙村约3.8公里景观道、迎宾街构成景观游轴线,将进出白沙村的必经之路串联沿途旅游点,将道路由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景观、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转变,打造景观走廊。

  “我们已经邀请了专家教授为白沙发展把脉,整体规划设计已经出炉,计划投资8亿元打好废矿山体修复治理攻坚战,把白沙村打造成为一个4A级、全面发展的新业态村,呈现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侯二河满怀豪情地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白沙人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着力提升发展品质,以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向建党百年献上厚礼。

关键词:同心奔小康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