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长城网记者 孙文娟
家书,这种亲人间传达信息、交流感情的沟通形式,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而在战争年代,如果能收到一封来自前线的家书,实属不易。
前不久,我在河北省档案馆的一次采访中,就看到了两封来自抗日前线的烈士家书。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档案袋中取出时,我们看到经过岁月洗礼的家书,纸张早已泛黄,字迹也略显模糊。但细细品读,还是让人热泪盈眶。
肖永智家书和笔记本。长城网记者 熊庆 摄
写家书的人叫肖永智,15岁时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772团政委、先遣纵队政委、新8旅政委、冀南七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先后率部参加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多次著名战斗。这两封信,就是肖永智在冀南抗日时写给妻子魏敏的家书。
其中一封这样写道:“魏敏同志,好久不通信了,在这么寂寞病室中的我是多么想知道些你的消息啊!”那时的肖永智受伤住院,在极端病痛折磨中,他想起了远方的妻子,提笔写下了这封信。
“恨我自己无能,不但没有关夫子刮骨疗毒的精神,连八路军战士受伤不叫的精神也还不够……”“真正革命的战士如果他没有‘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高尚牺牲精神,也孰不能为一个好战士,因为革命绝不是快意高谈,而是伟大艰苦的实际行动……”
听着档案馆工作人员一字一句的品读,旁边的人都已湿了眼眶,放在如今,我们太难想象,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忍受巨大的病痛,竟没有一丝退缩,随时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而在当时,这个决定在肖永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肖永智家书原件部分。长城网记者 熊庆 摄
另一封家书,写于1943年10月2日夜晚。肖永智对妻子说道:“天气冷了,平原已感到冷,山上想必更冷,我怕冻着了你。”短短几行字,我们看到了革命战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或许都忽略了,肖永智在“英雄”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个身份叫“丈夫”,他在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同时,也有日日惦念的家人。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封家书,竟是肖永智的绝笔。他写完信不到20天,聊城、临清的日军突然合围基干团驻地陈官营。当时敌强我弱,突围中,肖永智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采访中,我一直思考,是什么支撑肖永智烈士忍受病痛,藏起对家人的思念,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直到后来,我在翻阅素材时,看到肖永智写下的日记,心中有了答案。他的笔端,句句不离战场,处处思虑如何反"扫荡"。在肖永智烈士心中,除了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个大家,他牢牢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肖永智用生命践行了这份誓言,几十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担当作为。以时间为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点击链接查看稿件“字字关情 见证初心”:https://jiyun.hebyun.com.cn/pages/2021/03/07/762b66994ca748ea8bc5ff39d4491d05.html?
总策划:邵 荃 张国锋
策 划:曹朝阳 李 遥
统 筹:田 梦 姚 杰
编 导:田 梦 王 潇
记 者:孙文娟
摄 像:姚 杰
后 期:筵 怡
视 觉:姚 杰 筵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