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微纪录片】寻访党史上的“冀工印迹”①李大钊为工人阶级播火种

来源: 河北工人报  
2021-06-24 23:01:00
分享: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今日起,河北工人报推出10集系列微纪录片《寻访党史上的“冀工印迹”》。记者将沿着百年党史的历史脉络,同读者、网友一起去寻访河北这块热土上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历史、工业发展的脉络和优秀工人的故事。敬请关注!  

  策划人语

  追寻历史洪流中的激荡浪花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当你翻阅党史,再掩卷凝神,百年岁月如洪流般在眼前呼啸而过。一幕幕云烟过眼,那都是在中华大地上演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一粒“种子”的播撒。

  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初的流传就是“种子”的播撒过程;而工人运动的勃兴就如同幼苗艰难而坚定地钻出地面;人民军队的建立和辗转战斗直至席卷全国,那正是一棵小树迎着风雨和阳光勇敢地舒展她弱小但有力的枝条……直至如今,树木参天。我们可以安心地在大树之下避开风雨、仰望星空——我们刚刚实现的“神话”是:我们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了天地通话。

  重温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智慧和经验,甚至挫折和教训,都能让今天的我们受益匪浅。那些奋斗的激情,牺牲的血雨,那些伟大的先辈,那些不变的初心……就像头顶的星辰一样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他们的故事也一直为我们津津乐道。

  站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洪流边上,我们有了一个这样的设想:我们想要一路上溯,伴着这洪流的奔涌,去从中寻找与我们有关的那条河水、那朵朵浪花——寻找在河北这块热土上,工运的历史、工业发展的脉络、优秀工人的故事。

  因为我们知道,党史与工运史本来就相互交融。而工运史上很多同样灿若晨星的人物和故事,却随着这历史洪流奔腾而下,踪迹难寻。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就是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行进过程中,始终有着工人的身影。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承诺”里,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大中国,始终是党不改的初心。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根据地依然要召开英模大会。党的领袖会亲自把研制“八一”步枪的军工战士命名为“劳动英雄”。我们也会看到,中国共产党即使从自己造手榴弹造炸药起步也要艰难地开始自己独立的军事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后,外交战场的纵横捭阖,朝鲜战场的拼搏牺牲……无论代价几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也一定要为这个曾经承受百年屈辱的国家建立起自己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中苏友好期间的那些援建项目,虽然在随后的历史中命运各异,但它们在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的同时,至今也在深刻影响着所在城市的方方面面。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的大潮搅动风云。燕赵大地上的企业和企业家,有破冰的智慧和勇气,有艰难的探索和突围,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人世的浮沉……

  与百年党史相互交融的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同样是一部伟大而又动人的历史。

  没有人比中国共产党更懂得工业化对于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国的价值。

  有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可以说真正有了“站起来”并且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物质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去看,我们才能明白,当年的“三线建设”、当年建在太行山深处的工厂,工厂里默默奉献的那一代工人的使命和价值——那是战争环境下,中国工业体系的最后底牌。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何以在中国的产业升级之时,党和国家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工业能力,强国之脊,国运所系。

  面对新中国的工运和工业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我们的笔触所抵达的地方都只能是历史的切片,我们所努力呈现的,也不过是煌煌史册中的吉光片羽。仅以管窥之得来谈中国工业化,心中也难免惶恐。尽管如此,仍不揣浅陋,顺着百年历史的脉络,尽力去思考,去记载,去书写,去寻访那些早期工业的遗迹,去拜访那些依然还健在的老人……

  虽然历史无可完美呈现,但我们知道,作为一家定位“三工”的媒体,这些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

  向所有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致敬!

  总策划/总监制:武维

  策划/监制:李芳 李建辉 王志宏 胡小龙

  视频撰稿:赵伟龙

  拍摄:郑荣玺

  后期制作:董洁 

  编辑:王书军 陈家明

  配音:刘江峰

  鸣谢 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大钊纪念馆

关键词:纪录片,冀工印迹,李大钊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