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骆驼湾村。(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盛夏时节,走进乡村看小康,燕赵大地展新颜。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沙退山绿家园美,当地村民养起股份羊;在怀来县西辛堡村,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带来了致富门路,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期盼,今朝梦圆。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建成小康社会成效突出。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完善防贫长效机制,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连续三年在国家考核中实现‘两个好’。”今年6月,中宣部举行庆祝建党百年河北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面对中外记者介绍河北脱贫攻坚情况。
河北连续三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中均获得“好”的等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创造人类减贫奇迹在燕赵大地的生动实践。
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深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脱贫难度很大。2016年、2017年,我省脱贫攻坚在全国成效考核中位次落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
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付出了巨大艰辛和努力,干劲之足、投入之大、合力之强、举措之实、考核之严都前所未有,打赢了脱贫攻坚翻身仗。
干劲之足前所未有——王东峰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担任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分别包联最困难的市县,带头遍访全省62个贫困县。落实党委政府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县乡党委书记“擂台赛”等制度,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层层压实责任。
投入之大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方位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贫困地区倾斜。2018年、2019年、2020年,省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分别增长314%、33.9%、26.5%。
合力之强前所未有——我省累计选派6.1万名驻村干部,派驻7746个驻村工作队。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家口、承德、保定3市28个县,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2.85亿元,实施项目2356个,选派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2367人。2018年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以来,三地连续3年超额完成京冀、津冀年度扶贫协作协议任务。
举措之实前所未有——强化产业就业科技扶持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省因地制宜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全覆盖。
考核之严前所未有——我省狠抓国考省考、巡视审计、督查暗访、民主监督等发现问题整改,建起问题清单,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对履行主体责任不严不实的6名县委书记予以免职处理。
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被攻克,我省全面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上首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踏上新征程,全省上下坚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取得了新成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深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连续稳定,持续加大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力度,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增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防贫监测,构建上下贯通的监测网络,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021年以来,全省未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出全省12个主导产业、107个特色产业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解决了产业问题和就业问题。特别是实行“万企兴万村”,动员1.3万户民营企业帮扶1万多个村,大大提升了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6%,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全力推进300个特色小镇和1万个美丽乡村建设。去年,1073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全部完成治理,今年完成农宅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治理。空置率30%以下的“空心村”,尊重群众意愿,全面按新农村标准得到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