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8月起,我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人民至上,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3年间,全市4617户、1041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创新打造了非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样板”。
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按照“大产业全覆盖、小产业精准帮”的思路,“大产业”三年安排产业扶贫资金27376.63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收益达3136.48万元。“小产业”项目总投资597.75万元,直接发展产业项目435个,实现了产业项目精准帮扶。
就业扶贫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且能出村务工的,推荐到规上和中小企业就业,或向京津等地进行劳务输出;对不具备出村务工条件的,在村内安排护林员、护水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截至目前,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3253名贫困人员100%实现动态就业创业。
健康扶贫贴心惠民。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大病专项救治,累计实现大病集中救治17286人次、慢性病签约服务救治26393人次、重病兜底保障救治4949人次、大病专项救治1368人,救治率均为100%。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还建成155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履约率100%。在全省率先将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由县域内扩至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确保报销比例不低于90%。
教育扶贫适度提标。将资助政策扩大到学前教育,对全市171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了“三免一补”“四免一助”等教育扶贫政策。累计免除和资助金额近2200万元,真正实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兜底保障织网暖心。将农村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9180元,分散特供人员提高到8040元,现有贫困人口中有1011人纳入特困供养。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91.0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计173.22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临时救助6079人次、发放救助金385万元。
消费扶贫增量扩面。全市累计通过“832平台”直接购买扶贫产品2612.76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59家供应商、194种产品,累计实现线下销售14.95亿元、线上销售1091.70万元。
科技扶贫赋能引领。围绕产业扶贫技术需求,组建19支科技扶贫服务队,选派50名农业技术专家对接农业经营主体40家,指导、培训贫困群众6000余人次,示范新技术40项。
金融扶贫持续跟进。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97.75万元和“政银企户保”贷款250万元。落实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879.8万元,累计贴息21.74万元。(记者 回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