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省培养的第一位院士——宋大祥院士

来源: 长城网  
2021-09-08 16:39:39
分享:

  宋大祥院士

  宋大祥院士生平  

  宋大祥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35年5月,在上海、杭州长大,小学期间就曾跳过级。生于乱世,他的父母一心希望天资聪颖的他成为一名医生。当时苏州东吴大学(后江苏师范学院)有医学预科,学习三年后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再深造五年是学医的一条理想途径,也成为宋大祥的父母为儿子安排的一条成才道路。

  于是,1949年,年仅14周岁的宋大祥在读完高一第一学期后,直接考入了东吴大学的生物系,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报考生物系而不是医预科,是因为当时生物系的录取标准稍低,考虑到他少读了高中二年半的课程,入学考试的成绩显然不会太好,才采取了权宜之计。

  宋大祥在东吴大学生物系选修了大量医学的课程,以便于高年级后转系。谁知解放后院系调整开始,东吴大学医学预科的学生转入上海第一医学院,转系学医的愿望就落空了。中国因而少了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因而收获了一位“对现代蛛形学做出最好和最重要的贡献”的生物学家、科学院院士。

  鲜为人知的是,宋大祥的名字也是因为这次“歪打正着”的报考得来的。宋大祥原名朱予铭,又名朱锡文,当年报考东吴大学时得到一位姓宋的辅导老师的大力帮助,而这位宋老师家没有儿子,感恩图报的朱予铭就在父母的支持下改名为宋大祥。

  “文革”期间宋大祥无法进实验室工作,就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旧留声机,偷偷地跟着“灵格风英语”的唱片自学英语。宋大祥精通英、法、俄、日、拉丁五门外语,几乎都是通过刻苦自学掌握的。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第一次公派出国留学考试,只考一门外语,他一下子就考过了,比很多外语学院搞英语教学的老师分数还高。”

  宋大祥1979年被派往法国留学,有一次一个博物馆馆长颇为得意地拿出一个蜘蛛标本给他看,告诉他说这是解放前一位法国科学家在北京采集的。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学成后立即回国,成为最早的一代“海归”。

  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农业中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农业成本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作物和人体中有机磷的积累逐渐增多,学术界许多有识之士把害虫的生物学综合防治又提上了日程,蜘蛛受到了生防工作者的关注。而当时我国蜘蛛分类基础薄弱,宋大祥才“半路出家”去研究这一领域。

  1979年宋大祥去法国留学,让国际蛛形学界第一次听说中国大陆有人研究蜘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积极推动中国蛛形学会的成立及《蛛形学报》的创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与朱传典、赵敬钊等学者接连出版和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至于日本著名生物学家八木沼健夫主动提出,鉴于中国的研究水平,应把日本的“东亚蜘蛛学会”改名为“日本蜘蛛学会”。

  对此,起初有些日本学者表示异议,认为此名称沿用已久,不宜改动。但由于八木沼健夫的多次提议,更由于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就,日方在1986年的年会上经激烈争议后,以2/3的赞成票投票通过,决定在1988年该会创立50周年后正式更名。

  1999年初调入河北大学,当年11月,宋先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是我省自己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来,宋大祥主编和参编了专著、工具书数十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20多篇,为我省乃至我国动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大祥院士看捕鸟蛛

  河北大学已进一步确立了蛛形学在全国的研究中心地位,并向动物毒的开发应用和节肢动物的分子系统学方面大力拓展,这一切,宋大祥功不可没。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宋先生是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并从2005年起一直担任联谊会会长。”到2006年秋省院士联谊会会员已发展到231名,占“两院”院士总数的六分之一,基本涵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有学部。

  在科学界,具有丰富外事工作经验的宋大祥的交际、组织能力与他的学识同样有名。2006年8月,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组织院士们实地考察了唐山曹妃甸工程建设情况。那一次,院士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为我省带来69个科技合作项目,其中55个与我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成功签约。

  2006年9月13日,宋大祥住进北京301医院。“当时他的血色素只有五点几,医生说随时都有晕倒的可能。可是进病房的时候,他还是行色匆匆、大步流星,护士们跟在后头追都追不上,急得直喊‘您没有必要走那么快’,他这才回过头来笑笑,‘哦,忘了自己是病人了’。”宋肖霄回忆道。

  “有几部书,宋先生在住院期间一直坚持在病床上校改。”其中《河北动物志·甲壳卷》一书,600多页,宋大祥在病榻上三易其稿,虽然最后实在没有逐字逐句推敲的体力,但在把关之余,仍会为用哪个图版效果更好之类的细节对助手耳提面命。

  直到2007年5月19日,发现癌变大面积转移前的10天,宋大祥还赶回保定参加了全国生物基础教学会议。

  2007年11月,宋大祥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宋肖霄回忆说:“父亲对自己的病情分析得很透彻,但只是偶尔对护工叹息说自己可能看不上北京奥运会了,其他时候总是显得很乐观。癌症晚期病人非常痛苦,很多原来脾气很好的病人都会变得暴躁,但父亲从来没有,医护人员都说很少见到克制力这么强的病人。但是就在那个月的一次谈话中,父亲对着我哭了———他以前从没有在我面前落过泪。

  “那天晚上他对我回忆了自己一生科研治学的经历,然后非常难过地说,‘我想多活几年。不是为了享受、为了荣誉或者为了别的什么,实在是有太多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做。’然后他就流着泪说不出话来……”

  1月25日19时40分,宋大祥在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溘然长逝。

  宋院士的主要学术贡献

  宋大祥,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生于浙江绍兴,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原东吴大学)生物系。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早期研究甲壳动物桡足类、枝角类及环节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最早提出中华绒螯蟹生殖洄游受阻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在学术上首次揭示了医蛭的生殖全过程。70年代末开始从事蛛形学动物的系统学研究,解决了蟹蛛科、狼蛛科、平腹蛛科和肖蛸科等科中的许多种属的分类问题。同时对蜘蛛的纺器、听毛、染色体、精子发生和包装进行了研究,对某些分类单元的系统学提出新的见解。至今建立2个新亚科14个新属,已发现300余新种。编著有《蚂蟥》、《中国农田蜘蛛》、《the Spiders of China》以及《中国动物志》中有关“淡水桡足类”、“蟹蛛科”和“平腹蛛科”等卷册,为本学科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河北大学,宋大祥院士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