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教师节特别策划之榜样的力量丨把大学课堂搬进苹果园!他让更多“学生”成为自己

来源: 邢台市全媒体中心  
2021-09-10 17:29:33
分享:

  秋意渐深,太行山区果品中成熟最晚却是最红最甜的苹果,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睹物思人,每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每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都让人想起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是一位大学教授,除了三尺讲台,更多出现在太行山深处。他不仅自己35年如一日行走太行,也经常把大学生们赶到田间地头。他桃李满天下,更多的学生,还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

  他就是李保国教授,“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李保国走了,但是以李保国的学生们为主的科研团队,如今仍奋战深山,继续传递着李保国用生命点亮的火把。

  李保国“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这篇“论文”,更多后来人正继续书写……

  他是严师更是慈父

  在学生眼里,李保国的“严”是出了名的。

  学生们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

  学生写论文时在电脑上复制抄袭。李保国严厉批评他们,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聪明。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训哭过。写实验记录、计划的笔,李保国要求用铅笔。因为相比中性笔,铅笔字保存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没用铅笔,他会马上撕掉。

  严格的教学之外,是一个个的“慈”。

  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他把刚领的工资全掏了出来;学生夜里一点多给他发去论文,他凌晨四点修改好传回;他课件公开,研究成果公开,邮箱公开,密码公开,谁都能进,人人共享;报成果,他把助理、学生往前推……

  李保国经常说,家长供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不能让学生把时间都浪费了。“我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学习的过程不能有任何缺失。”

  “我们都是当面叫他老师,背后叫老头儿。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父亲,我们都是他的孩子。”“李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这是李保国学生心中共同的回忆与财富。

  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

  本着“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理念,李保国把讲台搬到了田间地头。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倍受学生推崇。

  李保国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学校领导曾劝他,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性地上几次课。李保国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

  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李保国把大批学生“赶”到田间地头去。他常说:“搞科研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春播秋收,脚踏实地。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

  学生汤轶伟在读研究生阶段进行了核桃树枝条伤流规律研究。以前核桃树都是冬季修剪,但这样刀口容易流失养分。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汤轶伟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李保国都与学生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上山下园。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毕业时用人单位都抢着要。

  让农民成为农业专家

  30多年与农民朝夕相处,李保国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学会了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

  “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你的技术变成农民能理解的、能记住的、能做到的东西。”李保国常说。

  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国和农民没啥两样。有人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农民不认可你这个人,技术传授就会打折扣”。

  套袋、去袋、转果、施肥……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产的苹果,果型、着色、个头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上了市场,自然卖出了好价钱。“农民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李保国说。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多年来,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四十多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有百余个。

  李保国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是“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李保国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把农民变成他,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

  富民梦想仍在太行山区延续

  9月7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专家服务团成立大会暨助力乡村振兴邢台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任泽区举行。郭素萍是服务团成员之一。

  郭素萍是李保国的妻子,夫妻俩曾砥砺同行在广袤的太行山区。从丈夫离开的那一刻起,郭素萍就下定决心,活着就要完成李保国的梦想,“用科技之手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

  几年来,郭素萍和丈夫留下的20多人的科研团队,足迹遍布全省30多个市县(市、区),平均每年在扶贫一线工作超过300天,巩固了李保国生前的帮扶成果,还新建示范基地2万余亩。

  信仰为帆,大山筑梦。如今,李保国的很多学生逐渐成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同时,李保国的生前誓愿,正在岗底村变成现实。

  村民杨双奎曾是李保国在岗底的“得意门生”。他现在是农民高级技师,成立了“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经常外出义务传授果树管理技术。像他这样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村民,在岗底村有5位,另有190余位村民拿到初、中级证书,60余位拿了大专文凭。

  李保国教大学生们的是农林知识,培养的是产业富民的栋梁。他教农民“学生”种的是果树,播下的是科技兴农的种子。

  李保国的学生们,变成了更多的李保国,默默地守护着巍巍太行。

关键词: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