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吴 温
2014年2月2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这一年,神玥软件从北京搬迁到了石家庄鹿泉经济开发区,也开启了飞速发展之旅:
8年间,企业旗下的公积金管理服务业务在国内细分市场已跻身领先地位,总部也从最初的北京迁入鹿泉区,从最初落户时的分公司运营,到北京公司成为分公司的转变;办公场地从最初的1600平方米变成2万多平方米,更是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建起了软件科技园……
和神玥软件一样,8年来,石家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未来更加让人期待。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目标基本实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重点承接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协同创新发展亮点纷呈,支持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初见成效。
推动三大领域率先突破目标基本实现
不出石家庄,就有机会经常聆听北大教授讲课——位于无极县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教育科研基地,不久后便能让这一梦想成真。
从省会沿津石高速一路向北、向东行驶,自无极出口再前行不远,一处正在建设中的恢弘建筑便映入眼前。眼下,该基地的双创中心、教学中心、综合会议中心基建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对外交流中心正在同步建设,计划今年年底投用。基地依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势教育资源,为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库服务,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教科研平台、教育发展高地和“双创”基地。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8年来,我市借力京津的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加强上下游合作,理顺产业发展链条,改造提升产业结构,产业对接合作成效初显,引进了一批像神玥软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教育科研基地这样的优质项目,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正在成为我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先行官”——
近年来,我市加强与京津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同城化,形成了与京津等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
铁路方面,石济客专已投入运营,雄石城际已启动前期工作。
高速方面,太行山高速西阜石家庄段、平赞高速南段已完成通车任务,津石高速建成通车,石衡高速加速推进建设。
航空方面,正定国际机场已跨入千万级机场行列,空铁联运旅客人数占机场客流量比例居世界先进水平,区域枢纽作用初显;栾城通用航空基地成功申报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栾城机场成为全省首个开通短途运输的机场。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8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石家庄的天更蓝了,空气更通透了,呼吸更顺畅了!”不少市民由衷感慨。
我市积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建设,严格实施京津冀煤炭减量替代、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试点工作,超额完成“6643”工程,努力构建京津冀绿色生态走廊。
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6年下降41.4%。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十”,扭转了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多年居全国末位的被动局面,百姓的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公共服务“红利”让百姓看得到摸得着
协同发展里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有教育、医疗等看似“微小”的百姓故事。
“真是太方便了,到北京坐公交也不用找零钱啦。”市民李先生在省会购买了一张“京津冀互通卡”,这张卡不仅可以在石家庄乘坐公交,还可以在北京、天津以及全国其他200多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这让他深感便利。
据了解,我市成功发行“京津冀互通卡”,实现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并实现省内首家公共交通卡线上充值功能。
在教育、卫生、农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我市与京津开展的多层次深度合作也都有序推进中,效果显著。
在教育方面,与京津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首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北外石家庄附属学校投入使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与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业共建;石家庄电子信息、文化传媒、财经商贸学校等分别与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等以“2+1”模式开展联合办学,目前,联合办学在校学生总数达到797人。
在医疗方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20余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市第一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协作中心、市二院与解放军306医院成立“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目前,市直医院共与京津地区医院建立合作项目46个,选送380人次参与进修,专家坐诊逾3000人次,远程会诊2000余人次,合作手术2000余台,累计服务患者超过10万人次。
在农业方面,加快京津冀区域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与京津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保障京津农副产品供应。
推动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
标准厂房、研发中心、科研办公楼……走进位于高新区的京津冀协作创新示范园,一栋栋崭新的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也吸引着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
作为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第一个示范园区,这里已引进以北冥生物、博瑞迪生物为代表的干细胞研发、生物基因检测等生物医药及检测行业企业。同时,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纳米中心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的落地工作,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不断激发着发展动力活力。
——大力开展创新改革实验,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24项任务均已完成。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依托清华大学石家庄校友会“创意、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合作平台,我市成功举办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举办京津院士、专家“石家庄行”活动,邀请55名院士、专家与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林电气等企业深度对接,解决技术难题318个。
——大力搭建科创平台,设立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建成“京津冀技术交易石家庄工作站”、京石“一站一台”、中关村天合石家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广场等22家工作站点,引入26家科技中介机构,设置8个行政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科技创新服务;与京津合作建设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
——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在市科技计划中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2014年以来,吸纳京津技术合同(引进技术)合计8068项,成交额313.9亿元;共计重点支持了277项与京津开展科技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经费23525万元,有力促进了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间,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了人们看得见的实惠,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新征程,新梦想,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石家庄,必将书写拥抱“协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