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守正创新育英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三融三同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22-02-26 21:39:00
分享:

燕赵政法楷模李立华回母校作报告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坚持“立足政法、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以“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行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为引领,秉承“良法善治,尚法高行”的校训精神,厚植“尚法、精业、博知、笃行”的校风,“五育并举”,同步推进“育德”与“增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技能、道德品格和精神涵养。

2020年11月30日学院组织宪法宣誓活动

交叉融合,构建法治文化体系    自2010年起,依托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校项目,按照“政字当先,法涵其中,高在素质,强在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并形成了以法律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特色的“三融三同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德法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法治型、复合型”(双高双型)人才。依托学院优质法律资源平台,大力开展政法干警培训、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为河北省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以STEM多领域融合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融入蕴含法律思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Ideology)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ulture),创新性形成ISTEM+C理念,以法治文化为专业交叉融合的契合点,将多领域知识技术进行跨界组合,构建了“三融三同,四阶推进”的法治文化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遵循政治认同与法律信仰融合、人格养成与法治精神融合、专业能力与法治思维融合的“三融”理念,坚持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同向同行、“法律+”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同步设计、文化实践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的“三同”实践,构建立体化、柔性化的课程体系和“双回归、双实践”教师能力培养机制,通过课程、竞赛、孵化、创业“四阶推进”逐级实施,促进了法治文化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通。

“三融三同、四阶推进”的法治文化体系,保证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法治型、复合型”规格的达成。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探索实践,有效提升了法律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同度,推进了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与新技术交叉融合的专业建设,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实现了师生同步培养、共同成长。

凸显特色,打造立体化、柔性化专业课程体系

面对产业新领域、行业新发展、技术新突破以及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中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突出法学专业、人才优势,按照“法学+”专业建设思路,稳步推进现设国际经济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等非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变,着力打造法律实务、司法实务、涉外法务、经贸法务、工程法务等专业群,创新“法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促进法律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相互助力、共融共生。

学院开设了“法治流动课堂”,师生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乡村开展义务法治宣传、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训练法律思维、锤炼法律职业技能,使“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法律实践”相融合,训练法律思维、锤炼法律职业技能。学院还通过举办“中华礼仪”“中华经典诵读”“中国文化精粹课程创新”三大比赛,形成了“经典诵读”“传统成人礼”“汉服体验”三项特色活动,打造出“三三”品牌项目的中国文化精粹课程,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构建了法律类专业与其他专业既交叉融合、相互助力又边界分明、独具特色的立体化、柔性化专业课程体系。

德技并修,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学院注重以“德技并修”为引领,凸显以德育人、以技强人。不断深化政企园馆校多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推进文化实践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塑造人,内化于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新技术新工艺锤炼人,外化于行。文化育人与技能强人同频,开展协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性资源和运营性资源,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动起来,使思政教育与技能实践融为一体,为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提升专创融合能力提供了本土化的建设新方案。

学院以“双基地”为育人平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品育人项目,将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入心入脑;通过专业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特色农产品IP打造、非遗项目传承、河北省精准扶贫成果展等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像两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润学生心田、锤炼专业技能,培养了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法治型、复合型”人才。

强化课堂回归,探索教师培养新途径

依托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服务智库,在河北省政法部门指导下建设的河北政法干部网络学院以及河北省法学会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三个研究会,搭建了河北省法学交流与服务的大平台。借助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的优势,通过大平台积极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教育培训和社会培训工作,为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办“法治大讲堂”,实现专业教师法治素养及教科研水平循环提升。同时,教师深入太行山为革命老区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将南屿镇特色农产品项目引入专业实训,将“双师型”专业教师承办的真实案例引入法律类课程的案例研习,实现专业教师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协同联动、扎实推进。

依托新商科产学研协同发展中心、BIM技术应用中心、会计综合实训中心、数字创意设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新商科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探索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打造高质量“金课堂”,从外部环境和教育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引导专业教师回归课堂,为“富有民主法治理念、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迁移能力较强”的“双高双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的师资保障。

追求卓越,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以2010年培育形成的以法律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特色的“1234N”人才培养模式为起点,学院矢志创新、追求卓越,推进“三融三同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院全面实施,直接受益学生4万余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2016年以来,在全国各类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省级各类奖励460多项。优秀毕业生李立华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称号。毕业生王振忠,被评为“河北省就业创业典型”“河北省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搭建知行合一平台 合力共促学生成长’——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学生活动中”荣获河北省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激扬中国梦,践行价值观’——思政部携手系部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荣获河北省2016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教育部门“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展示评选活动优秀奖,是当年河北省仅有的一所获得此奖项的高职院校。学生公寓“体验式”教育项目获得2017年度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经典诵读唤醒传统文化之魂,主题展览筑牢文化自信之根”,荣获2017年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放飞心灵 快乐成长’——‘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荣获2017年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法律事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园林技术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专业;完成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3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7门。建成全国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师资培训基地。在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法律事务、园林技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院先后被授予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等称号。

关键词:河北,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互联网+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