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
——在涿州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建设项目现场
【坐标卡】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建设项目(天蓬工程)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导建设,位于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距北京市房山区仅4.2公里。项目总投资7.59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表型分析系统、遗传分析系统、信息处理与智能自动化管控系统等。
该项目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后,将建立我国在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抢占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带动全省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等相关产业升级,为建设健康河北提供人才和平台支撑。
组装、理线、调试……2月20日,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导建设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模式动物项目)现场,15名工人正在超算中心忙着安装单排微模块系统。“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面向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领域的超算中心,可提供研究算法,拥有高通量、全线速、低延迟的高性能计算网络,大幅提升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为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保驾护航。再有不到一周时间就可完工。”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项目建设办工程师王龙鹤介绍。
模式动物指的是研究人员选定的用于开展人类发育和疾病研究的特定动物物种,是确定有效治疗方法及疫苗的重要工具。“过去,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常选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但由于小白鼠和人的差异较大,很多研究成果无法适用。”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项目建设办主任张树川说,小型猪的体重、心脏大小、心跳次数和人都差不多,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模型。为了在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抢占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2013年,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猪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模型,规划“模式动物表型和遗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先安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张树川介绍,项目又被称为“天蓬工程”,主要建设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表型分析系统、遗传分析系统、信息处理与智能自动化管控系统等,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在生物科技、食物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原创性和带动性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的吴森教授团队、胡晓湘教授团队等科研人员在这一领域积累了理论和成果优势,但想获得国家部委的项目立项批复,确定项目选址是前提条件之一。得知这一消息后,全国多地向中国农业大学伸出了橄榄枝。2014年4月,他们将选址最终定在了涿州市。“当时,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里紧邻北京。综合考虑,涿州是不二之选。”张树川说。
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展馆的电子屏幕上,模式动物项目建设情况尽收眼底。2019年8月,总投资7.59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模式动物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022年11月,项目基建竣工并通过验收,标志着河北唯一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尽管有疫情影响,我们还是如期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项目总工程师姚新宇介绍,河北省和涿州市除配套支持2亿元资金外,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涿州市还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包联服务,委派专人到项目现场蹲点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科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工程建设任务重、工期紧,从2019年进场施工,到基建项目完工,涉及100多项工程项目验收,其中不少项目都安排在周末验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随叫随到、上门服务。”
“保定正全力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生命科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在这里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张树川说。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连续受邀参加在保定市举办的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并与保定市多家医院和疫苗生产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可就近在临床试验和疫苗制备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北京研发、保定转化”。
场地布置、设备安装、人员招聘……项目部上下都在紧张忙碌着,为项目试运行做准备。“建成投用后,将年培育实验猪6000头,年获得新基因或明确功能20至40个,年制备遗传修饰动物模型10种以上,年申请及授权的专利50至70个……建立我国在模式动物表型和遗传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还可带动全省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等相关产业升级,为建设健康河北提供人才和平台支撑。”张树川说。(河北日报记者 李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