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淼 霍少轩
“以往企业办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反复跑办,耗时又耗力,如今借助‘一张网’,效率大大提高。”
7月12日上午,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安子龙只用不到20分钟就办理完成了登记注册的业务。
安子龙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业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李泽凯 摄
安子龙口中的“一张网”,指的就是雄安“一网通办”平台。
它依托雄安新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企业群众只需进“一张网”,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
安子龙告诉记者,以前在其他地方办理分支机构手续,往往跑办五六次,一个月才能办下来,新装修好的店面只能干等着,光租金就得上万元。
“现在只要材料齐全,立等可取,省时省力,还节约了企业成本。”安子龙赞叹说。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李泽凯 摄
“所有事项都可以实行网上申请,而且大部分已经做到全流程网办,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申报到项目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网上办理,审批数据同步推送。”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介绍。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新区争当“改革先锋”。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李泽凯 摄
雄安新区实行党政合设、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工作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服务态度最好的“雄安服务”品牌,推动雄安事雄安办,网上办、便捷办。近期,新区积极推进“企业开办3.0版改革”,推出5类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拓展改革范围。
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打造建设样板之城的“软环境”。智慧应用日渐增多,锻造承载未来之城的“硬支撑”。
各个接口是否衔接紧密,机器人运行轨道是否平整……7月13日上午,巡检员曲锋正在仔细地检修位于地下二层智慧充电区内的泊车机器人。
曲锋在检测泊车机器人。李征 摄
剧村变电站于2021年6月投入运营,是雄安新区首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又因其外部风貌与周边绿色景观融为一体,被大家称为“花园式”变电站。
该变电站不仅为容东安置区数万名百姓提供着电力保障,同时兼备公共服务的属性。
比如曲锋常常打交道的地下二层智慧充电区,就是全国第一个实现“自动泊车+自动充电”全程无人化的充电站,目前可容纳46辆车同时停放和充电。
航拍剧村变电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记者了解到,该充电站使用泊车机器人解决了车主停车难、取车难的问题。车主只需停车入位,简单操作后,插拔枪机器人就会被自动唤醒,寻找车辆并将充电枪插入车辆充电口,然后载车板就会将车辆平稳托起,随后精准送到停车位。
智慧充电区。李征 摄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常见的有7千瓦交流充电桩和120千瓦的直流快充桩,想要充满车辆起码要花费2小时。而智慧充电区的充电系统可以产生15-150千瓦的电力,针对不同充电需求能实现柔性可调,可以为车主压缩30%—50%的时长。
目前,这款智能充电机器人只在容东片区剧村变电站应用,未来可能广泛应用在大型商超、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停车场,成为雄安新的智慧名片。
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孪生共建”的“云”上之城让整个城市“耳聪目明”。
记者走进位于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北侧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只见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地下管网数据、道路交通信息乃至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运行数据,城市管理的各项指令,也从这里发出。
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项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设计之初,雄安新区就提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理念。”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山表示。
这里的“云”指的就是数字孪生城市,而新区“云”上一座城的中枢就设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这个“城市大脑”中。
据了解,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运行服务系统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和云计算设施为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提供网络、计算、存储服务,助力雄安新区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高质量构建。
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项目。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可以把城市各领域专业数据进行汇总集成,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目前,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与综合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基础平台共同构成了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中枢的“一中心四平台”,汇聚了城市运行各类数据超200多亿条,从源头上为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记者行走在雄安新区,创新气息扑面而来,智慧工地、区块链、资金交付、数字道路……智慧的雄安正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