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在这里,感受大运河文化之美!沧州捷地御碑苑上榜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3-28 08:09:40
分享:

  沧州捷地御碑苑上榜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在这里,感受大运河文化之美

1月10日拍摄的冬日里的捷地闸。河北日报通讯员 任树春 摄

  领略水文化,感受自然之美。笔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水利部近日公布了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至此,河北已累计创建衡水湖、桃林口水库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5个。

  地处沧县捷地回族乡西南,依托京杭大运河与捷地减河“二龙交汇”之处的捷地闸所而建,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是典型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日前,笔者乘车来到这里,探寻水利文化之美。

  外有古城墙围护,内设大运河碑廊、通波园、申遗碑等“九园十八景”,一进入风景区,笔者便被以明清时期北方传统园林为基调的各种景观所吸引。

  “景区依托捷地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主要背景,是一处集生态修复、滨水休闲、运动娱乐、郊游度假、文化科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6.5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万平方米。”省南运河河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俊滨介绍。

  这里是如何借助乾隆碑,把水利工程与水文化、历史文化相融合的?

  过去,“两河”“一碑”“两闸”是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的原型。

  “两河”,即南运河和捷地减河。据悉,捷地减河开挖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主要功能为保京津安澜承泄南运河部分洪水,其渠首工程在明清、民国期间多次闸坝互改和重大整修,形成现存的捷地分洪闸。1971年,为扩大捷地减河泄洪量,沧州确定新建捷地闸,捷地分洪闸、捷地闸共同见证了捷地减河治理过程,即为“两闸”。

1月10日拍摄的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的乾隆碑。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摄

  笔者在景区内的御碑亭看到,乾隆碑矗立在此。靠近碑身仔细一看,碑阳记载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到捷地时,提出将闸改坝。碑阴记载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再次到捷地,看到治河效果时,撰写的五言诗《阅捷地减水坝》。

  “《阅捷地减水坝》最后一句‘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阐释了治河惠民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证实了‘事在人为’理念与捷地的渊源。”刘俊滨说。

  捷地闸所是大运河畔的重要水利枢纽之一。省南运河河务中心不断在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建设大运河历史长廊、大运河文学廊以及大运河碑廊“三廊”,集中展示大运河、捷地减河的历史概况、人文故事以及沧州境内文学、书法、篆刻等成就。

  寻回刻有明清时期河道管理措施的宪示碑,警醒后人;新建大运河申遗碑,纪念大运河申遗情况,并展示第一提案人签名……经多年努力,省南运河河务中心将捷地闸所打造成集“三廊、两河、两闸、三碑”为一体的水利人文景观。2021年,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

1月10日拍摄的冬日里的捷地分洪闸。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摄

  “近年来,景区持续将水利文化工程与运河文化相互融合,坚持以‘事在人为’为主题,结合水工文化、书法文化、历史文化等,积极助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刘俊滨说。

  省南运河河务中心在景区内增设“一场”——巡礼广场,重点展示捷地减河水利设施变迁等捷地减河水工文化以及乾隆御碑等影像资料。同时,进一步统一景区建筑风格,优化景观、生态等配套设施,提升改造景区环境。目前,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已建成“九园十八景”的别致景观,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沧州大运河文化带“一带多珠”的核心景观之一。

  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不仅保护了历史文物,再现了运河古韵,还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内容,为百姓增添了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通讯员 任树春)

关键词:沧州,景区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