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馆陶县永济河沿线,一条25.188公里长的乡村风情健康步道如“彩带”般穿田而过,这里绿意渐浓,百花吐艳,风吹过,暗香浮动。这条路串联起杂粮小镇、艾草小镇、教育小镇,惠及周围四十余村群众出行……
馆陶县永济河沿线乡村风情健康步道。
日前,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公布,我市馆陶县、成安县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8273公里,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6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一。而发生在馆陶县、成安县的“路通是福,路通是富”的故事,只是我市农村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畅的交通路
3月28日上午,位于馆陶县北科工业园区的河北百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厂门口,满载成品的货车一辆辆驶出厂区,沿振兴路向北驶入邯馆高速,前往目的地山东临沂市。
“以前厂口的这条振兴路又窄又堵,原材料进厂难,货物出厂也难,一到年底细算下来,光运输成本就占不少。”河北百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新林边回忆边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振兴路宽了,道路畅了,厂子的出货率也高了,去年光运输成本就节约了30%。”
振兴路是馆陶县的一条主要乡道,是馆陶县北科园区工厂企业及周边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为此,馆陶县交通运输局将这条路纳入了“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将原来的水泥路改成沥青路,拓宽路面,提升了道路等级,直接解决了园区内8家生产企业的运输难题。
董新林告诉记者,交通畅达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春节过后订单激增,每日厂区内来往的货车多达20余辆,日出货量达300余吨。
越来越兴的产业路
进入春季,各类绿甘蓝、黄瓜等蔬菜迎来销售旺季。在成安县李家疃镇四季农庄的96座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来回穿梭,忙着铲菜、搬运、装车。
“过去一到蔬菜销售旺季,4米长的大货车进来就堵,现在17米长的半挂车都能开进来了。”看着接不过来的订单,成安县李家疃镇四季农庄经理安向伟感慨不已。
同样因为交通改善而受益的,还有成安县李家疃镇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最近几日,成安县李家疃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迎来了采摘季。大棚内,种植户白瑞堂和几名工人忙着采收、分拣,一派热闹的劳动场面。
“田边的农村公路郭北线修好后,我们镇成立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大家集体干起食用菌种植产业。”白瑞堂说,依托便利的路网,镇里发展起食用菌种植业,每到下午,产业园里就有100多辆货车来装运新采摘下来的蘑菇,运往北京、上海等地,仅他家的7个大棚年收入便可达四十余万元。
成安县李家疃镇镇长丁海强说:“截至目前,我们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已达到3500多个,占地5000多亩,年产值能达3亿多元,下一步镇里将继续扩大规模,提升产量,满足市场需求,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李家疃镇的蘑菇。”
路通了,农村特色产业也因路得到了发展。截至目前,成安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43.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962.4公里,串联起50余个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美丽乡村,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越来越旺的旅游路
“快来看,这风景,拍照真好看!”说话的李女士来自邯郸市区。3月28日一大早,她便和10多人乘坐大巴赶来馆陶县粮画小镇参观打卡。
被问到体验如何时,李女士立刻回应道“一路感觉很顺畅”。“我平时坐车晕车,但今天的路特别平坦开阔,我们开过来一个多小时,就忙着参观景区了,一点都没晕!”李女士的话得到了同行者们的一致认可。
馆陶县寿东村通村路这条“毛细血管”凝聚了不少心血。“之前,这条路只有三四米宽,私家车很难会车,旅游大巴也开不进来,村民们出行困难,也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馆陶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么俊永说。
近年来,馆陶县着力打造出全长121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一号线”,串联起粮画小镇、黄梨小镇、艾草小镇等乡村旅游点,把馆陶全域形成一个旅游环线,实现了“沿永济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环馆陶特色小镇示范带”的贯通。
“都靠着这条路!”馆陶县粮画小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晓雪说,因为交通便利,粮画小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村。未来,粮画小镇围绕研学、艺术、旅游三大业态,发展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建成世界粮画之都和国际化小镇……
地域的文化特色如何吸引更多人了解?“四好农村路”则发挥了很大作用。3月28日下午3时,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向成安县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缓缓靠近。
成安县红色旅游路。
1959年9月24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到成安县视察了道东堡乡的万亩棉花丰产方。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成安县修建了纪念馆。而当时通往纪念馆的路只是一条宽3米的土路。
“2010年改建成宽9米的沥青混凝土路。2014年,成安县再次投资1500万,将纪念馆前的路延伸至曲村,特别是毛主席视察时走过的路,重点改造808米的红色橡胶路。围绕纪念馆,我们打造了长2.048公里、宽21米的‘红路’——毛主席视察纪念馆旅游路。”成安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超说。
吴超说,依托毛主席视察成安纪念馆,以田园综合体的思维,采用政府搭框架、企业唱主角的形式,综合利用相关政策整合资金,连体打造,努力建设集红色教育、场景体验、农业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小镇。
每逢假期,这里游客不断。吴超感慨道:“如今这已不单单是一条旅游路,更是沿线村民的致富路。”
乡村振兴路先行。一条条柏油路犹如一条条“彩带”,蜿蜒于碧水、青山、绿野之间,一幅村美、民富、路畅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红色旅游路、历史文化路、资源产业路等各具特色,“四好农村路”如“景”上添花,娓娓道来着村、景、产的融合故事。(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鸿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