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丨在正定古城这条街上穿越古今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4-19 08:04:38
分享:

  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

  在正定古城这条街上穿越古今

  开栏的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多维度立体式开展“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本报即日起推出“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专栏,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探访我省代表性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倾听城市更新过程中古建筑老街区寻找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故事。

  如今的正定古城怎一个“火”字了得。从春节前后一举冲进全国最热门景点行列,到现在“吃不完,根本就吃不完”的小商品夜市成了千万网友口中的“梦中情市”,正定算是结结实实接住了这“泼天的流量”,去正定逛吃逛吃已成春日之旅的最佳路线。

  热闹又有文化气,古城文化地标云集

  4月17日傍晚,春风温润。记者来到正定燕赵南大街和中山路交口,一眼便望见立于闹市之中的路标指示牌:向北是樱花小镇、北门遗址公园、赵云庙、荣国府、风动碑;向东是迎旭门、正定博物馆、隆兴寺、天宁寺、元曲博物馆;向西是塔元庄红色教育基地、镇远门、王士珍旧居、县文庙、城隍庙;向南,从下往上写着开元寺、阳和楼、广惠寺、长乐门、南关古镇。这座古城的精华大致都云集于此了吧。

  记者走进路边的金河客栈,负责人刘平是土生土长的正定人。“咱门口的中山路是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最北端,往南不远就是开元寺了,附近的古建筑还有梁氏宗祠和蕉林书屋,再往南一点的石坊路就是街区的南端了。”

  她建议记者一定要沿着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继续往南打卡:大名鼎鼎的阳和楼怎能不去?路边不远处的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怎能不去?再往南就是来正定必登临的南城门了……整个这条线路都在古城文化地标云集的燕赵南大街上,热闹又有文化气。

  2月9日,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南城门花灯璀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 摄

  “这条街能繁华起来真不容易,我小时候两边都是平房,地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满是泥泞,放学骑自行车回家摔跟头是常事。”刘平眼睛潮润起来,“现在不一样了,正定的旅游太火了,很多酒店和民宿的房间都已经预订到了五一之后。不但全国各地哪的订单都有,还有好多外国客人预订。”她向南一指,“开元寺、阳和楼、广惠寺,琳琅满目的店铺还有各种特色美食,千万别错过!”

  仿古建筑古香古色,寺院古塔相映成趣

  向南,鳞次栉比的店铺中,古风妆造摄影占了多半,咖啡店、蔬果店、美食和文创店各自闪烁着灯光,它们和街道两旁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以及寺院、古塔、钟楼、城墙等文物相映成趣。各种汉服造型的小哥哥小姐姐成群结队,叮当观光车在路中央匆匆驶过,恍惚间,不知古今。

  “我的天,这太棒了!”一袭唐装的游客李钰把脸贴在玻璃罩墙上,努力辨认着地层上的年代标识,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笼罩在柔和的黄色灯光下。这座叠压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神秘地下宫殿斜倚在车水马龙的古城夜色里,坦然接受着玻璃围挡外现代人探寻的目光。

  开元寺,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2006年,开元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开元寺街区更新整治工程南侧拟建绿地广场的考古勘察工作中有了很多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2019年起,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夜间亮化工程让游客们和文物古迹有了近距离相见的机会。

  “你快看,玻璃上是你的影子还有对面汉服店的投射,穿越了穿越了!”李钰冲闺蜜比划着,这个活泼泼的新鲜劲把马路对面正在拉卷门的烧饼老豆腐店的店主燕子逗笑了。

  “我小时候,开元寺这里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大片芦苇地,夹杂一些面目全非的建筑,我们经常进去捉蚂蚱。总有流水的声音,会有大人拿着棒槌进去洗衣服。”燕子今年40多岁,家里从奶奶那一辈就是做老豆腐的,自己十几岁学了这门手艺,“我家原来的店在开元寺后边那条小街上,老豆腐、炸麻花、烧饼、油糕,一家子起早贪黑地干也赚不了多少,这些年生意是真好了,好多外地人来买,我和爱人靠自己的努力买了房买了车,这些照过去想都不敢想。”

正定古城阳和楼夜景。(本报资料片)

  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

  从开元寺遗址南望,一飞檐斗拱的巍峨楼宇,横跨在燕赵南大街上。楼七楹,单檐歇山顶,高踞于宽敞的砖台上。楼檐面南正中高悬的“阳和楼”匾额在周遭灯光装点下灼灼悦目。享誉海内外的正定古建筑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说,阳和楼却毫无争议当得起“九楼之首”。梁思成更盛赞此楼为举世无双的“孤品”。

  阳和楼始建于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1947年主楼被拆,1966年城台与关帝庙被毁。近年,这座名楼终得原址复建。曾经,文人雅士集会于此,而如今这里成为了文化惠民的热门场所。

  坐电梯到二楼,未进门便闻胡琴声,台上三位阿姨有板有眼地唱着河北梆子《陈三两》。待到深鞠一躬下台,中间年纪最长的阿姨笑盈盈地走过来,“唱得不好,大家多提意见”。已经83岁的她精神头足得很,“我们这个民间剧团,近些年经常在阳和楼上演出,眼瞧着这条街从萧条冷清到热闹非凡,有种幸福感。”

  站在阳和楼南面的围栏张望,南城门前的龙凤呈祥大型花灯如此璀璨。已是晚上9时许,燕赵南大街人流如织、喧腾鼎沸,这楼、这寺、这塔将跨越古今的一城繁华装点得如许动人。

  “正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好这些老宝贝上,我们下了大功夫。”正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成玉红告诉记者,“‘做减法’‘重传承’的共识让这些老宝贝的轮廓从原本杂乱的民居中凸显出来,获得了应有的尊严,也才有了眼前的美景。”

  正定是一座“有记忆的城市”,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这些故事吸引来大批的游客,可泼天的富贵能不能接住,很考验相关部门的“宠粉”能力。

  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为切实提升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感,正定一直在发力。成玉红介绍,近年来,正定县在南城门、阳和楼、广惠寺、荣国府等景区周边安装了18处直饮水景观亭,不仅有纯净水、温开水、热水,还提供休闲座椅、220V充电电源及USB充电接口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为了让大家“坐”享古城温暖,正定县分批次、分区域为景区周边、公园广场、主要干道的休闲长椅安装保暖坐垫900余个……这些都体现着正定的热情和诚意。(河北日报记者 韩莉

关键词:正定,历史文化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