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劳动者之歌丨张明:攻克世界桥梁焊接领域难题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5-06 07:32:37
分享:

  攻克世界桥梁焊接领域难题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电焊特级技师张明

4月30日,张明(右)和同事商讨特殊位置焊接方法。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摄

  张明是中铁山桥桥梁分公司的一名焊工。十几年来,他先后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用一把焊枪焊出中国制造的骄傲,用团团焊花照亮匠心荣光。

  勤学苦练,以分公司第一的成绩转正

  2007年,18岁的张明技校毕业,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来到中铁山桥,成为一名焊接工。

  “第一次进车间,我才见识了啥叫焊接。”张明说,面对结构复杂的桥梁钢结构产品,尽管在技校学习了三年,他仍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技术小白”。“在学校学习的只能说是入门级别的东西,与实际工作需要的技术相差太远。”张明回忆。

  怎么办?学!

  作为学徒,张明天天守在老师傅旁边,仔细观察他们的一招一式,把操作焊枪的角度、方法,每一根焊条摆动的频率以及幅度都牢记在心。别人休息时,张明把废板材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反复练习焊接技术。

  为了让手更稳,张明把砖头绑在手上,锻炼手腕力量;为了能一次性焊接完一条焊缝,被飞溅的铁花烫伤也要咬牙坚持,他身上的水泡几乎天天都有;为了能提高自己耐热能力,他会在“三伏天”特意穿厚秋衣,练习半个小时,秋衣就能拧出水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公司一年多后,张明以分公司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转正考试。

4月30日,张明查看焊接后焊缝质量。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摄

  刻苦钻研,做焊接“全能选手”

  转正后的张明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坚持利用非工作时间练习熔透焊接技术。

  “当时我已经能做到平焊姿势熔透焊接一次探伤合格,但工作中不常用的仰焊等的焊接质量还不太稳定。”张明说,在车间里干活,桥梁结构件可以相对自由地变化摆放位置,平焊姿势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工作需求,而仰焊等姿势更多应用在桥梁建设现场的组装、维修环节,“我学习更多技术,就是为了能提前适应所有工作环境。”

  经过不断学习,2010年,张明已熟练掌握全位置熔透焊接方法,成为熟练技工。也是在那一年,张明和集团最有名的电焊高级技师曲岩熟络了起来。曲岩当时已是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像曲岩一样的技工,是张明给自己定的新目标。

  此后,张明开始跟着曲岩学习技术,并准备参加比赛。但很快,张明傻眼了,比赛中要操作的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等电焊设备,他只在课本上见过名字。原来,张明日常工作中只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设备。想要参加比赛,他只能从头开始学习。

  2016年,张明在公司内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第一次代表公司去参加了技能比赛。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电焊技巧,张明获得了沪苏通长江大桥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和“沪苏通长江大桥焊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4月30日,张明正在全神贯注地焊接桥梁组件。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摄

  勇于创新,攻克世界桥梁焊接领域难题

  从国内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到国外的新西兰铁路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至今,张明参与的国内外重点工程已超20个。在中铁山桥桥梁分公司展示的12个国内外重点代表项目中,张明就参与了10个。

  2016年,张明参与建设的“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是首个采用欧洲标准的全焊结构、超厚板、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超厚板厚度达到110毫米,创下超厚板厚度的“新纪录”。“钢板越厚,强度等级就越高,焊接道数要求更多,越不容易焊。”张明说,帕德玛大桥超厚板焊接的难题,让许多焊工望而却步,就连他的焊缝检测合格率也达不到50%。

  通过不断尝试,张明发现仅仅靠改进焊接技术,不可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改变焊接件的焊接坡口设计。“把双坡口改为单坡口,让钢板一层层焊接在桥箱内,焊接时只需在宽敞的单坡口面焊接。”张明说,焊接厚钢板使用单坡口容易出现焊穿事故,他为此设计了在坡口处加钢衬垫。

  经过大量实验,张明的“单坡口、背面加钢衬垫熔透焊接法”成功满足了各项参数要求,桥梁设计图纸就这样被一个焊工“修改”了。采用新焊接法后,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成功达到99.5%以上。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韦拉扎诺海峡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中,其“桥面板单元U肋焊缝,单道焊接全部熔深达到80%以上,且不能焊漏焊穿”的制造要求,当时在行业中从未出现过。张明经过数月的研究,终于摸索形成了“U型肋单道对称焊接一次成型”工艺,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在张明及其团队的助力下,中铁山桥的“中国制造”让国外公司心悦诚服,为中国钢桥走向海外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关键词:张明,焊接领域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