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践行嘱托 向新向上书写河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5-10 07:56:44
分享: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充满活力的河北,升腾着新的希望。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殷殷嘱托,情深意长,催人奋进。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10次到河北视察、第3次到雄安新区视察,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治引领、创造了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让燕赵儿女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袤的燕赵大地,掀开新的发展篇章。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门红”。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外景。(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新路子 创新动力勃发奔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创新之路怎么闯?新时代的河北,直面新课题,回应新期待。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今年以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唐山、秦皇岛等多地调研,着眼点在创新驱动,落脚点是产业发展。

  河北在创新发展中不放弃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迎头赶上。

  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3月18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公司产出的首批34吨“绿钢”,运往东南亚。该公司探索建设我国钢铁工业首个“近零碳工厂”,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

  为新兴产业按下“加速键”。

  2023年,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跃上千亿量级,生物医药企业频频实现新突破。轩竹生物研发的一类创新药安奈拉唑钠获批上市;常山生化艾本那肽一类新药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为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

  去年8月,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在沧州揭牌,农机自动驾驶平台、北斗时空信息智慧港口平台等已上线运营,北斗正从“天边”走到“身边”。

  找准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北创下一个个“全国第一”。

  2023年9月11日,工人在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如今,唐山市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保持全国第一,河北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一……

  “含新量”更足!今年一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0%。

  每天,在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的全球首条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上,两种焊管产品可随时切换生产。该生产线去年7月建成投产,创造了2项世界第一和4项国内第一。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朱振说:“2023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达2300多万元,让我们更有底气进行设备技术迭代升级。”

  让企业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河北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318个科技特派团一对一帮助“小巨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施国企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省属国企研发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向新而行,向上攀登,燕赵大地创新气息正浓。

  新担当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河北雄安新区,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建设正酣。

  冲出正负零!3月底,在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国内首个净零碳交通建筑——京雄快线航站楼冲出正负零。片区建成后将成为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刷新天际线!3月27日,“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封顶。700多个日夜里,近千名工人全力以赴,“金芦苇”每7天“长高”一层,向着150米的设计高度全速挺进。

  “雄”心不变,“雄”姿英发,雄安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力提速。

  当前,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建设全面提速,北京援建的3所学校和雄安宣武医院开学开诊,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启动区骨干路网全面通车,雄商、雄忻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提速。

  一年来,雄安新区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新区新景“妙不可言”。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10余个创新产业平台和一批特色主题楼宇投用,空天信息等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高端高新产业加速聚集。

  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加快组建,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启动实施,创新开放氛围拉满。

  全面落实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推出“雄才十六条”,举办千家中关村企业、百家科研院所、百所知名高校、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系列活动,打造年轻人“放下行囊、成就梦想”之地。

  京雄两地141个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林荫停车位、小型足球场、直饮水点随处可见,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宜居宜业“人民之城”造福百姓。

  雄安,创新味道越来越浓,开放色彩越来越亮,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

  并肩携手、踏歌而行,协同发展在京津冀热土上澎湃激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三地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学习考察,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链”上发力,制胜新赛道。

  202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唐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海涛与北京九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签约。他说:“有了这个工业级无人驾驶项目,唐山机器人产业链韧性更强了。”

  河北与京津联合打造首批6个协同创新产业链,河北牵头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三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得更深。

  交通先行,打造新廊道。2023年,石家庄直达沧州高铁开通,京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津兴城际铁路、邢和铁路建成通车。

  协同创新,激发新动能。河北与京津共同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成立两个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023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倍以上。

  三地“手”越“牵”越紧,协同发展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新突破 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37家——这是我省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的总数,数量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到82家。

  创A,让生产流程变绿,更倒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3月22日,在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智慧管控中心,工作人员正查看相关数据。董源 摄

  通过环保绩效创A,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构生产体系,提升装备水平,引进世界上最短的热轧带钢生产线,开辟了新市场,2023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昔日的一个个“排污大户”,竞相变身为“治污先锋”,河北空气质量也随之明显改善。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河北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57.6%,优良天数达245天,“瓦蓝瓦蓝”的天空已成为常态。

  抓环保不负青山,促发展不负生态。

  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要上新啦!

  今年下半年,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2号机组将投产发电。到今年年底,电站12台机组将全部投入使用,年发电量将达66.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

  我国首个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在唐山建成!

  4月2日,唐山多家厂矿投放了一批电动重卡。该市电动重卡保有量首次突破1万辆,居全国首位。自去年12月以来,唐山超10万辆次电动重卡参与了电网峰谷调节,初步建成了我国首个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运营模式。

  发展的“含绿量”越来越高。河北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电光伏装机总量、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都居全国前列。

  去年冬天,塞罕坝的几只狍子“火”出了圈。

  2023年11月,位于承德市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几只狍子被无人机镜头捕捉到在林海雪原上嬉戏撒欢。它们似精灵般可爱,与银色的大地相映成趣,网友纷纷点赞“河北的生态之美”。

  向美而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走进“华北明珠”白洋淀,体验北国水乡风情;驱车草原天路,感受广阔草原魅力;到正定古城,寻找历史文化根脉……

  去年,到河北旅游人数达到8.4亿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旅游包车免费通行7.02万辆次,日均1.4万辆次,为2023年同期的1.39倍,为2019年同期的2.11倍。

  坚持绿水青山“金不换”,端牢生态资源“金饭碗”,用好绿色发展“金钥匙”,美丽河北正在铺展新画卷。

  新优势 改革开放激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激动。”4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这让河钢塞钢热轧车间副主任内纳德·茨维塔诺维奇深受鼓舞。

  故事开始于2016年4月,河钢集团收购陷入困境的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

  “目前,河钢塞钢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指标等都达到钢厂成立以来最佳。”河钢塞钢运营总监瓦拉丹·米哈伊洛维奇说。河钢塞钢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国企业形象的“金名片”。

塞尔维亚当地时间4月24日,工人在河钢塞钢车间。

  将视线从多瑙河畔转向渤海之滨。

  4月3日,由加拿大温哥华港开来的“阿多尼斯”号货轮靠泊黄骅港。这是甘肃省大宗型外贸散货经黄骅港地区中转上水的首单过港业务,也是“北美—甘肃”散货贸易直达航线的首航。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重组成立一年多来,河北港口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去年,我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3亿吨。

  在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河北应对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措施有力。今年一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500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3.4%。

  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

  龙年的“新春第一会”,河北再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传递出把优化营商环境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成效的决心。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河北的改革新风扑面。

  群众办事更方便。

  遇到难事儿,该打110报警电话,还是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河北,12345与110对接联动,群众一个电话,诉求通达两家。

  河北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企业信心普遍增强,去年平均每天净增企业700多家。

  市场竞争更公平。

  去年以来,河北翔海科技有限公司售前部经理王佳格外忙碌。“现在实行‘双盲’评审,公司每月参与投标项目数量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倍。”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河北是全国进步最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

  诚信建设更完善。

  4月2日,在枣强县市民中心,刘淑华办理完美容店营业执照后,只填写了一份承诺书,就办理了卫生许可证。

  河北推动各级政府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诚实守信、遵约践诺。我省地级市和县级市,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居于前列。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河北活力迸发、动能澎湃。

  新作为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2023年11月10日,立冬刚过,涿州户外最低温度已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冒着严寒,总书记来了!

  “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年汛期,河北遭遇特大暴雨洪灾。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去年完成修缮加固和新建农房16.5万多户,剩余的2.16万户新建农房今年入冬前全部建成。

  初夏时节,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格外繁忙,柏油路上不时有施工车辆、人员穿梭。家家户户新盖的一层平房、二层小楼展现着村子的新面貌。

  54岁的付继军家,新房的外立面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经历洪灾,付继军家的老房子成为D级危房。年前,付继军收到了租房安置费、农房保险理赔款等各项补偿共18万余元,建新房更有底气了。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5月6日,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麦田内,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左)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于荣艳查看旱碱麦长势。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

  沧州土地盐碱化严重,当地曾流传“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的俗语。一年来,当地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5月3日一大早,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90后新农人张宸开着农机,来到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的旱碱麦种植区。设置农机基本参数、规划行进路线……张宸进行一系列熟练操作后,装载了“北斗”系统的农机开始自动驾驶、自行施肥。

  科技的加持,推动盐碱地破“碱”重生。

  去年,沧州旱碱麦亩产达245.4公斤,秋播旱碱麦达154.7万亩、种植面积扩大了54%。当地培育“黄骅旱碱麦”等特色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

  丰收的不只是旱碱麦。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682.79万亩,总产761.98亿斤,连续11年超过700亿斤,在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同样可喜的是,在河北,越来越多像张宸一样的新农人,正在田野上追逐梦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能量——

  唐山5位小伙儿,在盐碱地上既种稻又养蟹,上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在全国观众面前露了脸;85后高慧颖,在滦平县长山峪镇打造香菇种植基地,实现了四季出菇……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河北滚动实施民生工程,提高教育、社保、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近90万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固安县渠沟镇周家务村村民孙美玲的获得感,来自“在村里的采摘农场打工,每月能赚4000元工资,收入稳定多了”。

  邢台市高新区大色村村民马青的幸福感,来自“村口的口袋公园开放了,散步有了好去处”。

  石家庄市七旬老人冯爱珍的安全感,来自“首席专家进社区出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

  一个个民生故事,透着欣喜与温暖。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个重要年份,河北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奋力奔跑。

  人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鼓足精气神,干出一番新业绩,拼出一片新天地。(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冯阳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河北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