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水上发电厂机器人“当家”
——项目建设一线纪行⑯
日前,总投资约65亿元的国能国华沧州“绿港氢城”新能源项目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南排河镇开工,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光渔一体化”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届时,这个水上发电厂将上演“机器人总动员”,成为无人值守的智慧光伏电站。
5月28日,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处虾池中,几根桩基露出水面。“我们将在虾池上敷设光伏设备。目前,18根试桩的检测结果已送设计单位复核。”项目技术负责人黄智强说,复核通过后,光伏场区将开始全面打桩,光伏面板就架设在这些桩基上。
黄智强打开手机里的项目测绘图,向记者展示光伏场区的整体样貌。和记者想象中的成方连片不同,发电单元被分散摆布在沿岸。
原来,为发挥渔光互补优势,项目方充分利用当地散布虾池等水面资源,在不改变原有布局情况下,谋划项目建设。最终,他们规划了2万多亩的光伏场区,计划敷设光伏面板235万块。
黄智强说,他们还谋划了智慧管理系统,利用机器人进行巡检和维护。
目前,项目方正在研发一款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可见光+热成像”技术进行热斑AI分析,可精准识别光伏面板的各类缺陷。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上报,可有效提高消缺作业精度。
实现光伏厂区无人值守,需要将每个环节都智能化、自动化。为此,项目方提前梳理工作流程,订制各类掌握“一招鲜”的机器人。
由于海边风大,光伏面板晃动容易导致螺栓松动,一般需要每年紧固一次。“拧螺栓”工序简单,但耗时耗力,于是无人驾驶自巡航运检船应运而生。运检船可在光伏面板间的廊道上自主穿梭,船上特制的机械臂装有检测装置,能精准找出松动螺栓并进行紧固。
“机器人也要术业有专攻。”黄智强说,他们将加大研发力度,让更多专业机器人常驻光伏场区。
在光伏场区不远处,220千伏升压站建设工地上,几台水泵正在运转,排水工作接近尾声。等挖掘机将淤泥清理完毕,就能进行土方回填了。
升压站是光伏发电并网的最后一站,保障它的正常运转十分关键。黄智强在电脑上找出了升压站内四足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它适用于楼梯、石子路、草地等多种场景,集雷达和气体、声音、温度等传感设备于一体,可读取、记录站内设备数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并生成巡检报告。
升压站里还将有两类机器人进行巡检:一个靠轮胎行进,另一个沿轨道移动。三类机器人将代替工作人员完成站内周期性和重复性的日常巡检。
作为“光渔一体化”项目的另一个“重头戏”,智慧化水产养殖也在研究中。项目方和中国海洋大学正在开展海水池塘绿色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探索引入智慧化养殖设施,开辟传统水产养殖产业升级新路径。
对这个水上发电站进行智慧管理会产生庞大的实时运行数据,数据的整理分析需要聪明强大的“大脑”。目前,黄骅区域集控中心已建设完成,数字孪生光伏电站正在加紧落地。将来,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掌握电站各项数据,通过智能化分析诊断电站运行状态。
望着工地上紧张作业的场景,黄智强兴奋地说,在发电和养殖设施建设中,他们将同步进行智能化设备安装,确保项目投用时各类机器人顺利上岗。(河北日报记者 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