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河钢集团邯钢新区中板厂轧钢车间,一块火红的钢坯在生产线上流转。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 阅读提示
6月8日23时,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全线投产后的第一炉钢出炉,随后第一批中板产品下线。
就在6月6日,邯钢新区全线投产。这是河钢集团继唐钢新区、石钢新区投产和张宣科技绿色转型后,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河北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取得新突破。
从启动搬迁到全线投产,邯钢新区不只是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弘扬“邯钢经验”,实现全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战略举措。
邯钢新区是河钢集团四个新区中最后投产的,“绿色”成为四个新区最大的底色。未来,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我省钢铁将加速竞逐低碳新赛道。
6月11日,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展览馆内展示的特种棒材。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搬迁
6月8日23时,河钢集团邯钢新区炼钢厂内,新区全线投产后的第一炉钢出炉了。炼钢厂副厂长周文涛站在车间转炉前,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个重要瞬间。
6月11日,河钢集团邯钢新区炼钢厂内,一炉钢开始冶炼。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曾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的邯钢,如今实现华丽转身。6月6日,邯钢新区二期工程中的炼铁、炼钢、轧钢等产线同步全线贯通,邯钢新区全面投产。
2019年2月,邯钢启动退城搬迁。2020年11月,邯钢新区在涉县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工程炼铁1号高炉、炼钢和中板产线于去年3月投产,二期工程则包括炼铁2号高炉、薄板产线以及辅助工程等。
对邯钢来说,这次搬迁不只是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集钢铁工业先进理念、装备、工艺、技术、布局于一体,产品定位走向高端化。
第一炉钢出炉后,钢坯送到中板产线,新区全面投产后的第一批中板产品随即下线。
6月11日9时,邯钢新区中板厂内,厂长张勇正在为这个月的订单安排生产。
“上个月,我们刚接到了一家央企的一笔订单,1500吨耐磨钢,用于制造开采煤矿的刮板运输机。耐磨钢是新区重要的产品类型,是一种高端用钢。”张勇说。
印象中,煤矿开采是个“傻大笨粗”的活儿,用于制造相关设备的钢材与高端好像不搭边。其实恰恰相反。此类设备对钢材的耐磨性要求极高,国内相关钢材大多进口。
邯钢新区的高端产品,不止替代进口的耐磨钢。
近日,中板厂接到一笔新区投产以来最大的出口订单——1.8万吨精品出口钢板一下线,即发往中东和南美,用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接连下线的高端产品,与新区技术工艺的升级革新密不可分。
这次搬迁中,中板厂轧钢车间对冷却水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钢材的性能,取决于钢材的晶体结构。而晶体如何生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水控制。”邯钢新区技术质量部部长步凯说。
升级后的系统,对冷却水控制极为精准,甚至每平方厘米钢板的水量都能精确控制。“生产工艺更精进了,许多原来做不好的高端钢材现在都可以生产了。”步凯说。
借搬迁之机,邯钢新区采用了300多项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实现了工艺装备全面升级,为生产高端钢材提供了支撑。未来,新区将重点研发超宽超厚和超高强高级别调质耐磨钢和高强钢,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高强钢和耐磨钢高端产品基地。
6月11日,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展览馆内,邯钢新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林峪斌介绍钢材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邯钢副总经理卢建光表示,在产品定位上,邯钢新区将与本部协同互补,一体两翼,共同打造高端产品基地。本部生产汽车钢、家电板、重轨、耐磨钢、硅钢、航天氙等产品,而新区则向高品质汽车用高强钢、耐磨钢、管线钢、桥梁钢和高级别工程机械用钢等方向发力。
为“邯钢经验”赋予新内涵
“绿色圆圈代表是空罐车,红色的是装有铁水的罐车,圆圈上的数字是罐车的编号,圆圈移动代表罐车正穿梭于高炉和炼钢厂之间。”6月11日11时,在邯钢新区数字指挥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值班长靳志刚正在调度铁水运输。
6月11日拍摄的河钢集团邯钢新区数字指挥中心。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由于炼铁、炼钢节奏的波动,对运送铁水的罐车的调度要实时进行。以前,这种调度需要值班长不停地跟炼铁厂、炼钢厂、运输队打电话。一个班次下来,常常要打几百个电话。即便如此,调度仍有延时,影响生产效率,进而增加生产成本。
如今,依靠数字化指挥平台,罐车运转情况一目了然,调度随时进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追求“成本核算”,以低投入、低成本获得高效率、高效益,是邯钢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1991年,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实现扭亏为盈、跨越发展,成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在邯钢新区,“邯钢经验”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创新。新区全面投产的当天,就提出打造极具成本优势、追求极致效率的样板,努力打造行业竞争力最强、盈利水平最高的钢企。
只不过在今天,追求“成本核算”的手段变了。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管理效率提升,为“邯钢经验”赋予了新内涵。
6月11日,河钢集团邯钢新区数字指挥中心大屏上,厂区内铁水罐车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邯钢新区炼铁厂副厂长张杰,与靳志刚的经历有些类似。信息“孤岛”曾让他疲于奔命,也制约了炼铁厂的生产效率。
“在搬迁前,原料、高炉、球团、烧结等工序分布在厂区的各个位置,一旦出现生产不畅,就得到处跑作业现场,逐个排查整改,解决一个问题经常需要一天时间。信息不畅通,让生产变得‘走走停停’。”张杰说。
邯钢新区建成后,将以前分散的42个中控室合并为铁前智慧中心。在这里,张杰能看到所有工序的实时生产画面、生产数据、环保数据等。出现问题,他可以第一时间调整。运用数字平台,甚至能对后几个小时的生产进行预判。
6月11日拍摄的河钢集团邯钢新区铁前智慧中心。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摄
在邯钢新区,目前已有300多个流程实现智能化控制。从生产、管理、经营到决策,都有相匹配的数字化系统,新区已成为真正的数智化钢厂。
6月11日14时,炼钢厂中控室内,炼完一炉钢,厂长王要欣下意识地看了下用时,30分钟,比以前少花10多分钟。
应用智能炼钢系统,“一键炼钢”在新区成为现实。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加料、吹炼、吹氩等大部分过程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它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一个转炉的工人从6人缩减为4人。
“随着智能炼钢系统的完善,以后还会缩减到2人,人力成本再次降低。而且工人只需要坐在中控室就可以炼钢,不用进车间。”王要欣说。
智能炼钢,还将增加炼钢产量。智能化让炼钢工序衔接更为紧密,每炉钢少花10多分钟,这就意味着,每两个小时就能多炼一炉钢。
智能炼钢带来的好处,还包括对炼钢成本的实时核算。在炼钢车间,每炼完一炉钢,系统就会计算这炉钢的成本。
“系统会对使用的废钢、合金、氧气等的用量以及成本进行自动核算,得出数值。如果某一种原料或者能源使用超标了,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下一炉钢的用量。”王要欣说,这种“炉炉清”,就是“邯钢经验”的新传承。
“炉炉清”的核算方式,不但控制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证了品质的稳定。这些都是隐形收益。
不久之后,邯钢新区智能炼钢将迎来升级版。
“未来,AI大模型将会成为炼钢专家,通过学习海量数据,它能对炼钢过程中的温度、成分等参数进行实时优化控制。到时候,人力资源会更加优化。”王要欣说。
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
从高空俯瞰,涉县龙虎山下,占地5000多亩的邯钢新区,料场、烧结、高炉、炼钢、轧钢各工序,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紧凑顺畅,蔚为壮观。
“在布局上,新区最大的特点是精致。”邯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建军说,新区流程精练,布局精巧,技术精湛,成本精益,管理精细,能源极致利用,成本控制最低,将着力打造基于极致能效的全流程CSP(紧凑型)钢铁企业。
紧凑精致的理念,不但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体现在生产流程中。
6月11日15时,在中板厂轧钢车间,一块块火红的钢坯从加热炉滚出,在轧机辊道上“奔跑”。
“现在钢坯入炉温度达到了850℃以上,而原来只有300℃左右。超过500℃的温差,让加热炉加热钢坯的过程,既省时间又节约能源。”张勇说,新区还将炼钢厂与中板厂紧密衔接,热送辊道距离比老区缩短200米以上,并且加装了全封闭式保温罩,能耗比以前减少了30%。
紧凑型的生产方式,不仅让能耗大幅降低,还让生产过程更加绿色。
目前,邯钢新区推行20余项“极致能效”管理技术,轧钢工序能耗降低50%以上,吨钢耗新水降至2.5立方米。低温余热资源全部回收利用,吨钢综合外购能源费用接近零。
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加大,绿色发展成为钢铁行业的主旋律。
2019年1月,省政府印发《河钢集团转型升级规划(2018—2025)》。随后,邯钢、唐钢等钢厂退城搬迁拉开帷幕。
“通过区位调整和建设新区,河钢赢得新的更好的发展空间,也能让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说。
河钢集团的四个新区中,唐钢新区于2020年9月最早投产,标志着我省钢铁业布局优化取得关键性突破。随后,石钢新区、张宣科技先后完成新区建设。
邯钢新区是四个新区中最后投产的,至此,河钢集团的区位调整全部完成,也标志着河北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取得新突破。
四个新区定位各有不同,“绿色”成为最大的底色。
唐钢新区的目标是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新一代流程钢厂,石钢新区是国内首家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绿色低碳特钢企业,张宣科技是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邯钢新区的定位则是,着力建设全流程、紧凑型、智能化的现代化钢铁基地。
在张宣科技主厂区中心区域,矗立着一座120米高的氢基竖炉,与不远处已经彻底退出生产序列的高炉,形成鲜明对比。
“氢冶金用氢气代替焦炭进行铁矿石直接还原,这样生成的副产物只有水,可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这个钢铁基地,正变身为我国钢铁工业首个‘近零碳工厂’。”张宣科技氢冶金技术开发部部长李洋说。
搬迁后的石钢新区,最大的特点是“长流程”变“短流程”,省去了烧结、焦化、高炉等生产环节,实现了零煤、零焦清洁生产。
相比老厂区,石钢新区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2%,吨钢水耗降低46%,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少75%。
在新区绿色发展的引领下,河钢集团开始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
唐钢积极研发镀铝板产品和超高强钢,成为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0.4mm—3.0mm全厚度规格、500—2000MPa强度级别镀铝板能力的企业,超高强钢应用于汽车关键部件较普通钢材可减重约30%。低碳,为唐钢竞逐高端市场打开了一扇门。
对张宣科技来说,使用氢冶金工艺生产的绿色产品,纯度高、品质好,可作为生产高端产品的高品质洁净原料。未来,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将是其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存量优化的深度调整期。代表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高度的四个新区的建成,将促进河钢加速释放区位调整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领跑绿色低碳赛道。”于勇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姜艳 魏雨)
■ 专家访谈
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钢铁行业主旋律
今年以来,河北钢铁行业整体生产经营形势逐步向好。其中,省冶金行业协会发布的5月份全省钢铁行业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6.1%,景气值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上。
对此,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认为,河北钢铁行业坚持绿色化、高端化、数智化,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型发展,钢铁企业实现了健康运营。
当前,河北钢铁行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迟桂友分析,从挑战看,全球产业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传统钢铁市场需求陆续进入峰值平台区,新兴消费市场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支撑;资源能源的约束越来越大,行业发展面临技术创新支撑不足的风险;实现“双碳”目标越来越紧迫,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从机遇看,新兴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升级,能源密集型产业向材料密集型产业转型,将引领钢铁产品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融合,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挑战与机遇并存,也正是钢铁企业专心谋划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迟桂友认为,河北钢企应沉着应对,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树立“安全化是天、绿色化是命、高端化是路、差异化是器、精品化是术、数智化是梯”的理念。安全是钢企生产的支撑基石,绿色低碳是钢企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高端化是向钢铁强省迈进的重要途径,差异化是钢企跳出“红海”走向“蓝海”的利器,精品化是钢铁行业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数智化是钢企通向美好未来的“天梯”。
二是深刻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行业的主旋律。河北钢铁行业要大力推进碳资产、碳汇、碳交易和极致能效等,积极应对欧盟CBAM(碳关税);积极推广氢冶炼等降碳前沿技术应用,研究发布河北省钢铁行业碳排放分级绩效评价标准,并配套出台绩效评价工作办法。
三是坚信科技创新是破解河北钢铁行业同质化问题的法宝。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快超轻金属材料、超纯铁基新材料、3D打印金属材料、航空航天领域用合金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核心技术突破。以全方位创新,梳理河北钢铁业产品结构,细分产品,错位发展,快速迈向产量不增产值倍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遴选一批推广应用场景,形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支持钢企建立贯穿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全流程数字化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形成多维度、多环境数据源实时同步的数字孪生体。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文/河北日报记者 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