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记者走基层·来自一线的改革故事丨武安: “农地入市”一举“四得”

来源: 长城网  
2024-07-14 10:53:48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孙玉霞)“今天(7月11日)下午,北京一个散客团20多人过来,得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进入暑期,武安市漫宁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贡占宁忙得不可开交,“8个院落、40多间客房周五周六全部爆满,周日至周四预订率也有七成以上。”

  建在武安市西北部后渠村半山坡的漫宁民宿,保留太行古村的原有肌理,充满田园风情,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漫宁民宿建在武安市西北部的活水乡后渠村半山坡,海拔900多米,夏季气候凉爽,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距离武安东太行、七步沟、朝阳沟、京娘湖等景区的车程都在10分钟左右。

  比起预订火爆的暑期游客,还有一件事更让贡占宁高兴——6月21日,他拿到了民宿这块土地的不动产权证,由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颁发,权利类型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是商业用地,使用期限是40年。

  武安市漫宁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贡占宁展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以前是租用村民的民房,投资没有保障,民宿设计开发受限,不敢放开手脚干,今后发展文旅产业的信心更强了、干劲更足了。”拿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这个“红本本”,贡占宁心里感觉像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贡占宁是武安正在稳步推进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农地入市”)改革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2023年3月,河北省按照有关要求,准确把握稳妥审慎推进总基调,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强化制度保障支撑,推进21个试点县(市、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武安市入列全省21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在漫宁民宿一处院落的一层共享大厅,游客在DIY制作陶泥。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武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地入市”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利用科科长李宏毅介绍,武安建立并完善了“1+6”入市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武安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管理办法(试行)》《武安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与管理办法(试行)》《武安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民主决策及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作为活水乡36个行政村之一,后渠村周边自然资源匮乏,村民陆续外出谋生,村庄逐步荒废,集体土地资源逐渐闲置浪费。

漫宁民宿一处展示农村老物件的展示墙,留住了乡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着眼于后渠村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武安市漫宁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认为该村区位优势明显、建设条件优越、周边环境优美,有意出资利用村庄闲置建设用地发展民宿项目,将该地块打造成武安太行民宿的一颗明珠。

  然而,剃头挑子一头热。后渠村对“农地入市”政策不了解,村集体对入市工作存在抵触思想。

  为了解开思想疙瘩,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工作专班,多次与后渠村、活水乡沟通,讲解入市政策,分析入市后村集体收益、文旅产业发展对村庄产业振兴的带动影响,最终获得村、乡理解,并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漫宁民宿建有户外恒温泳池,让游客更加亲近大自然。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今年5月,后渠村11.1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武安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出让,用途为商业用地。经过多轮竞价,武安市漫宁民宿管理有限公司以286.35万元竞得该宗地块40年使用权,约合每亩25.7万元。

  活水乡地脑村是一个闲置自然村,海拔1100米。由于位于深山密林中,生活不便,村民均已搬迁到山下的楼上村主村居住。

  7月11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远处山峰秀丽,近处植被密布,仿佛置身世外桃源,非常适合开发民宿。武安市晨曦酒店有限公司同样利用地脑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了特色民宿——地脑·石八酒民宿。依托山村原址建筑风格,以太行山石、原木为主体,建成8栋风格各异的民宿院落,面积7.75亩,也已挂牌成交,成交价款195.72万元。

  “我很喜欢这里的星空房,晚上透过天窗看星星,山里的星星特别亮。”北京游客陈女士入住地脑·石八酒民宿后,感觉不虚此行。

  地脑·石八酒民宿管家向游客介绍院落的特色。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激活土地要素,唤醒‘沉睡’资源。”在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海兵看来,“农地入市”就是解决历年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无法进入市场流转的问题,让集体土地中的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够入市。通过入市,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按照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与管理办法,商业用地政府获得的调节金是入市成交金额的40%,农村集体收益是入市成交金额的60%。”张海兵说,通过入市,后渠村集体获得收益170余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展了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人们都说甘蔗‘两头甜’,‘农地入市’改革这根甘蔗是‘四头甜’,不仅盘活了农村的闲置建设用地,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村民就业,带动了周边文旅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张海兵表示,一年多来,“农地入市”改革红利得到释放,受益的不仅是企业,政府、村集体、村民都是受益者。

  地脑·石八酒民宿相关负责人刘成付(左)与武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海兵(右)畅谈民宿今后的发展。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目前,民宿可直接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就业。无论是民宿管家、服务员,还是厨师、保安,现在民宿用工70%是后渠村村民。”贡占宁告诉记者,由于离家近,许多农村妇女既能打工挣钱,还能照看孩子。

  政策和制度的逐步完善,让农村“沉睡”的土地开始“苏醒”。武安积极盘活闲置、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切实保障中小项目、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振鑫物资再生是利用小汪村废弃的集体采矿用地,建设再生资源加工项目;文都商贸是利用原有集体砖窑,改造提升建设物流仓储项目;远辉混凝土、恒合运输等一批中小企业,均利用盘活后的农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进行建设,均相继挂牌成交。

  截至目前,武安市已有70个村庄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成交入市土地13宗、面积162.54亩,成交总额3487.58万元。现仍有19个入市项目正在公示期,总面积328.77亩,7月内将陆续成交,预计成交总额7230万元,将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河北,改革故事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