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王棋 韩建强 实习生 任梓铭
路,是出行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希望。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让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2024年,河北省将“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纳入20项民生工程,目标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
路越来越好
刚立秋的8月,暑热未消,驱车行驶到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路两侧大片的玉米地已有一人高,从车前望去,柏油马路穿田而过,崭新亮眼。
这条路,是6月份刚刚建成通车的曹前线南段,北接309国道,南接成安县,也是今年肥乡区改造提升城乡路网的重点工程之一。
邯郸市肥乡区曹前线南段航拍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棋 摄
临近傍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三三两两地在村口闲聊,穿着白色背心的孙贺昌就在其中。
孙贺昌今年60岁,是天台山镇李堡村人,当被问到村口这条路的变化时,他说:“就这么说吧,我小时候,这是一条小土路。40多岁的时候,修成了沥青路,那时候大概7米宽,后来又修成了9米宽。今年我60岁,它又变样了,现在都12米宽了。”
“我是越来越老了,路是越来越好了。”孙贺昌笑着说。
几十个春秋,曹前线南段从小土路变成12米宽的柏油马路。
这条路并不长,全程只有7.1公里;这条路也不是城市交通要道,但它连接着20多个村子,有3万多个像孙贺昌一样的人,顺着这条路去田里农忙,去镇上赶集,去市里上学、工作……
7.1公里,在河北省十年以来新改建的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中不足万分之一,但每一公里,都扎扎实实地修在当地群众的心坎上。
邯郸市肥乡区群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航拍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棋 摄
人越来越多
沿着曹前线一路前行,一片采摘园映入眼帘,上百个种植大棚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门口的大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在把一串串刚摘下的葡萄打包装箱。
群利葡萄,是肥乡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之前我们主要给邯郸、石家庄、郑州等地的商超和批发市场供货。现在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时不时就有车开进院里,主要是路好走了,大家过来也方便。”邯郸市肥乡区群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玉朝说,目前采摘收入的占比能达到20%左右,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跟“路”的关系密不可分。
邯郸市肥乡区群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大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棋 摄
“来我们这,走曹前线其实是最方便的。但是前些年路不好,坑坑洼洼的,来采摘的人很少,刚摘下来的葡萄,开车回家就颠烂了。”张玉朝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正好赶上曹前线修好通车,带着孩子来采摘的游客格外多,这两个月合作社的收入都提升了不少。
在曹前线沿途,像这样的采摘园、观光园有十几个。随着曹前线的提升改造,群利葡萄、晨丰鲜桃、丽园甜瓜等特色农产品,成了肥乡响当当的“吸客”神器,一个个偏僻的小山村也进入了乡村游、特色游、休闲游的“打卡榜单”。
路长制,路长治
道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
“我是曹前线南段的路长,作为一名路长,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道路的建、管、养、运,以及路域环境的整治工作。”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镇长、曹前线南段路长李啸超说,平时每周他都会到路上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逢汛期,基本上每天都要转一圈才放心。
不止李啸超一个人,曹前线沿途20多个村,村村有路长。“我们经常组织路长培训,就辖区内的道路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梳理。”李啸超告诉记者,天台山镇目前已经建立了镇、村两级“路长制”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对辖区内的道路进行精细化管理。
邯郸市肥乡区曹前线路长信息公示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棋 摄
随着河北省对农村公路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出实施“路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像李啸超这样的各级路长,河北省共有50507名。
十年接续奋斗,只为建好家门口的“每一公里”。
据统计,十年来河北省累计投入1148亿元,共新改建农村公路8.15万公里,新增里程3.03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2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