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丽钧
最近,石家庄市民胡女士感觉生活成本增加了,主要原因是蔬菜价格上涨了不少。
“现在二三十元买不了多少菜,蔬菜太贵了!”胡女士说。
据商务部内贸流通统计监测系统显示,8月5日至11日我省食用农产品市场蔬菜类平均批发价格5.09元/公斤,上涨15.16%;平均零售价格7.19元/公斤,上涨10.79%。
而7月8日至14日,系统显示食用农产品市场蔬菜类平均批发价格3.83元/公斤,平均零售价格5.9元/公斤。
一个月的时间,蔬菜类平均批发价格从3.83元/公斤上涨到5.09元/公斤,上涨了75%。平均零售价格从5.9元/公斤上涨到7.19元/公斤,上涨了82%。
市民在选购西红柿。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丽钧 摄
8月16日9时许,记者来到石家庄市颐宏路上一家果蔬店,前来买菜的市民不多,一些市民面对蔬菜价格显得有些犹豫,买到手的蔬菜也不算多。摊主告诉记者:“现在所有的菜差不多都涨价了,黄瓜5.5元一斤、西红柿4元一斤、豆王8元一斤,涨幅最大的是绿叶菜,菠菜涨到了7元一斤,之前从来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格,过年的时候也就5元一斤,价格涨得很厉害,大家每次买的菜也比以前少了一些。”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北国超市益友店,在超市的蔬菜区,买菜的人也不算多,有的人在购买的时候会看一眼标价,有的人一直转也没买到合适的菜。
超市工作人员将一大包豆角拆开装袋,特价3元一斤,立刻就有一群人前来挑选,不一会儿豆角就所剩无几了。一位市民说:“这个豆角最近都卖7元一斤,现在搞活动才3元,挺合适,赶紧多买点。”
另一位市民李先生也反映:“现在应季的黄瓜、西红柿、豆角这些常见蔬菜的价格都涨了不少,感觉生活成本也增加了。”
蔬菜的价格有明显提高。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丽钧 摄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保障着京津冀市民的“菜篮子”,每天有2万吨的蔬菜从这里发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13个省市。
商户王磊做生菜批发生意,“我们在张家口坝上包的地,今年受到天气的影响,之前一亩地收购价是两三千元,今年涨到五六千元,销量也受到了影响,之前一天卖10吨,现在也就是5吨左右。”王磊说,“菜价上涨主要还是由于下雨和目前蔬菜没有集中上市的因素造成的。”
同样在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卖娃娃菜的商户潘正霞也表示:“今年菜太贵了,比往年春节的时候还贵。”
潘正霞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包的菜地因为下雨被淹了,损耗明显增加。现在一天收70吨左右的娃娃菜,往年损耗不到40%,今年却要去掉40%以上的损耗,才能变成净菜销售。人工费+损耗大+产量下降,成本增加了不少。
潘正霞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包3000克重、28包装的娃娃菜卖到八九十元,平均一包娃娃菜卖2.8元,今年卖到了120元,平均一包4.2元,涨了67%。
“我1987年就开始做蔬菜批发生意,30多年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之前下雨,菜地里的雨水可以很快渗下去,今年下雨时间长而且比较大,菜都被淹到地里了,菜贵了销量也比去年少了。”潘正霞无奈地说。
对于菜价上涨的原因,多位专家表示与近期高温暴雨天气因素有关。气象信息显示,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干旱到内涝过程,导致这些产区的蔬菜产量明显下滑,最终促使菜价上涨。
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现象,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蕊认为,当前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蔬菜进入“伏缺期”和天气因素。一方面,春季播种的蔬菜此时采收结束,夏季播种的秋菜还没到收获季节,所以蔬菜产量相应减少,价格会有上升;另一方面,近期的降雨多、高温天气对蔬菜生长也有不利影响,本地蔬菜少,大部分都需要从外地运过来,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面对持续上涨的蔬菜价格,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蔬菜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蔬菜供应的稳定性和充足性。张卫军 摄
“针对近期的高温和降雨天气,我们依托智慧化管理系统,随时关注农产品价格指数,并通过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与商户代表一起,加强与蔬菜产地的对接,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拓宽供货渠道,确保蔬菜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多次召开动员会,鼓励市场大商户积极组织调运应季蔬菜,提高市场日常供应、价格稳定和应急保障能力。”首衡农副集团蔬菜区副总经理吴之军说。
业内分析,伴随着气温的回落,蔬菜供应和价格会逐步回归正常,预计在9月中旬左右能够恢复到7月甚至6月的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