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许艳艳)“这款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血管介入机器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脑血管介入机器人,是公司的核心产品。”8月10日,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文宝向记者介绍眼前的一款机器人产品。
顺着史文宝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张包含操作面板、导管及导丝操作系统的台面,通过机械臂的连接,稳稳架在手术台前。另一个独立的可移动的操作面板上,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手柄,让台面上的导管导丝以毫米级的精度移动。
工作人员演示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功能。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这款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带头人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李佑祥,作为从北京走出的项目团队,易度公司2018年6月落户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此后迅速成长,并形成了“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是保定·中关村打造带土移植“类中关村”企业的代表。
2015年4月28日,作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介绍,他们不是简单地把北京企业搬出来,而是提供“类中关村”服务,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做好北京研发、河北转化、服务首都、联动雄安等工作,实现优势互补,为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架起桥梁。
易度公司落户保定后,一件事的发生让史文宝更觉得“来保定真是来对了”。
“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有一款柔性关键物料,需要在加工成型后立即拿到实验室进行总装和测试。”史文宝告诉记者,“以前,这款物料的合作商大多集中在上海、深圳,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我们的研发进度。”
许亚杰(右二)和同事在交流工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路钦淋 摄
2020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了解到此事后,迅速在辖区内寻找有相关生产基础的加工企业,通过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顺利生产出了符合易度公司需要的产品。易度公司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试验,顺利推动产品进入下一阶段。
这样的故事,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比比皆是。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许亚杰与伙伴经过考察,决定将研发和生产中心设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成立河北思瑞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上的就是这里的服务和创新生态环境。
许亚杰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提供了不少支持和帮助,比如与当地企业对接、协调生产厂房等。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只是提了一句安装路口的红绿灯,相关部门经过实地考察,不但装上了红绿灯,还把路修好了。”
同样深有感触的是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2022年,在第五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中,保定诺未科技成功承办细胞产业与精准医疗研讨会分会场。由于企业活动经验不足,在筹备实施过程中,创新中心运营团队全程参与,从主形象设计、会场布置、主持词串讲、签约揭牌细节等方面全面服务,协助企业圆满完成活动,企业也借此与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运营九年多以来,积极联动域内外产业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代办、法律、知识产权、金融、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开展企业专项培训及创业辅导,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建设政务服务综合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保定·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企业家(保定)协作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优质重点企业共建生物医药细胞治疗公共实验室、软件检测公共实验室、计量检测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研发检测实验室等四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汇聚企业发展所需各类创新资源;持续举办各类双创活动,包括政策解读、创业培训、产业对接、技术交流等,营造良好生态氛围。
截至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等362家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知识产权10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3000多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张曙光表示,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围绕保定市“7+20+N”产业体系,深耕创新服务网络,做好与北京产业对接的相关工作,把更多北京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中关村的桥梁植入到保定,促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