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文化中国行丨邺城遗址:寻迹埋藏千年的“六朝古都”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25 16:09:24
分享: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推向了世界舞台。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在河北临漳县境内,也有一条沉睡千年的都城中轴线,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肇始于此。

  7月31日,记者前往临漳,探访这条中轴线背后神秘的古都遗址——邺城遗址。

  “邺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以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7月31日,游客在临漳县邺城博物馆内参观出土于铜雀台遗址的青石螭首。记者 张晓华 摄

  邺城博物馆内,讲解员田佳佳正为游客讲述古都的悠远历史。

  时光流转,昔日的繁华都市早已湮没于黄土之下。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开始对邺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勘探与发掘。经过40余年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中轴对称的都城规划”便是其中之一。

  从博物馆一楼的邺城复原沙盘上,记者可以清晰看到古都当年的模样。它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

  “邺北城始建于曹魏时期。”田佳佳介绍,“它改变了以往都城缺乏统一规划、宫殿衙署分散、道路曲折、交通不便等弊端,在都城建设中开创了先规划、后建设的新格局。”

7月31日,临漳县邺城博物馆内展示的邺城复原沙盘。记者 张晓华 摄

  记者从沙盘上看到,城内建筑按照南北干道中轴对称的原则布局,一条东西向大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主要为平民居住区;北区中央为单一宫城,东为官署及王公贵族居住地,西为皇家园林。

  考古勘探与发掘显示,邺北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单一宫城制度的都城,其中轴对称城市格局、明确的功能分区布局,具有划时代意义。

  “邺南城为东魏北齐时期修建,与邺北城一墙之隔。大家看,它也有明确的南北轴线。”田佳佳指着沙盘介绍。

  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单一宫城、中轴对称、按功能分区,这三大特点一脉相承,对隋唐长安城的建造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此后北宋东京城、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格局,也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来。

  邺城的标志性建筑,便是颇负盛名的铜雀三台。它们既是邺城的军事制高点,也成为中国古代台榭建筑的典范。

7月31日,临漳县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内的金凤台遗址。记者 张晓华 摄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位于临漳县三台村西,公园内巍然矗立着一处夯土高台——三台中保存最为完好的金凤台。

  “此处原名金虎台,后赵时为避石虎名讳,改称金凤台。现存台高12米,是目前邺城遗址地表之上仅存的几处遗迹之一,其北边依次为铜雀台、冰井台。”铜雀三台遗址公园讲解员崔浩说。

  登台北望,满目绿野。铜雀台目前仅存东南一角,其上有几株郁郁葱葱的大树。以藏冰得名的冰井台,今已难觅踪迹,仅以木栈道标明遗址位置,以供游客访古探幽。

  遥想当年,三台“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其中尤以铜雀台最为雄伟。“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曹植在《登台赋》中,曾有过形象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对铜雀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一件体量较大的青石螭首。

  如今,它静卧在邺城博物馆展柜中,通长1.91米,雕刻精美,眉目张扬。由这件建筑构件的体量,可以想见当年铜雀台的恢宏大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杜牧的诗句传诵至今。但实际上,铜雀台从未做过“二乔”的居所,而是曹氏父子召集文人雅士宴饮赋诗的场所。

  在临漳县三曹园建安文学馆内,“三曹七子”的青石浮雕再现了邺下文人在铜雀台上吟诗作赋的场景。

  “邺城不仅是曹魏时期政治军事大本营,也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建安文学馆馆长蔡素梅说,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聚集了建安七子和蔡文姬等人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了风骨独特的建安文学,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随着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人们对邺城的认识逐渐加深。通过核桃园北朝佛寺、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等处的考古发掘,邺城作为佛学弘传中兴地和多元文化碰撞地的历史价值也被重新发现。

  如何使这些考古成果更多惠及于民,拉近遗址保护利用和大众的距离?

  2022年12月,邺城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从面朝黄土孜孜探索,到面向大众传播文明,新的篇章开启了。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近30平方公里,以三台遗址展示区、邺南城宫城展示区、朱明门中轴线展示区、邺南城宗教礼制区等四大展示区为核心,为人们走近考古现场、了解邺城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场所。”临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楠说。

  出临漳县城向西南行约20公里,绿草茵茵的田野上,可见“东魏北齐宫城区”的指示标牌。展示区内环境清幽,道路、植被景观等设计有序。

  沿木栈道一路穿行,在206号大殿基址南侧,展示着一块由此出土的青石材质莲花覆盆础石。础石附近,还有用卵石铺设、拼成莲花图案的甬道,展现了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正如邺城考古队现任队长沈丽华所说,40余年不间断考古,邺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和重要学术标本。它们见证了邺城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揭示了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动人图景。如今这些文物大多被收藏于邺城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内。

  “这两个博物馆和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建安文学馆等互为补充,以专题展览、考古研学等方式,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李楠说,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来,全县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格局。当地深入挖掘邺城历史文化,开发了铜雀瓦砚、邺城萌娃、三台瓷盘等60余种深具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进一步讲好邺城故事。

  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创新融合。走过千年的繁华与落寞,曾经静止于书卷中的古都邺城,正立体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些辉煌灿烂的文明遗迹,也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华)

关键词:文化中国行,邺城遗址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