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面升级覆盖全市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08-26 07:57:05
分享:

  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面升级覆盖全市

  “多证齐发”为项目落地提速

  近日,在圣奥办公雄衡产业园板式家具车间内,工人对家具板材进行封边处理。该项目是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记者 焦磊 摄

  日前,武邑经济开发区。一栋1万多平方米的新建钢结构车间里,工人们正对设备进行调试。这是衡水伟业粮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车间,不日即将投产。

  “今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公司总经理张金斗说,从土地招拍挂到开工建设,他们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之所以能够快建设、早投产,缘于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面升级,完成了由“拿地可开工”到“拿地即开工”的“进化”。

  2019年,衡水在全省率先对省级园区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简而言之,这项改革就是对收储的土地提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区域评估,出让前,土地不仅实现了“九通一平”,也办好了招拍挂前的相关手续。企业拿地后,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控制性指标作出相应承诺,即可办理后续审批许可,进而实现开工建设。对企业来说,“拿地可开工”大大减少了他们用地的时间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深州经济开发区,浙江圣奥集团投资建设的圣奥办公雄衡产业园板式家具车间内,柔性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一块块原料经过裁切、封边、打孔,不到5分钟便被加工成不同规格的家具板材。

  2021年7月签约,当年9月开工建设,2023年10月正式投产……作为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该项目负责人罗彤感受颇深。

  “企业最看重的就是时间。”罗彤说,之前他曾带领团队考察了很多地方,虽然其他城市抛出的“橄榄枝”很诱人,但他们承诺为企业提供的建设用地均非“净地”,达不到施工条件。“是‘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让我们最终选择将项目落在深州。”罗彤告诉记者。

  目前,衡水已落实“标准地+承诺制”备选用地4.3万亩,已开展和正在开展区域评估的有4.1万亩,按照“标准地+承诺制”模式推进的495个项目中已有344项实现开工建设。

  “通过缩减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拿地可开工’让‘项目等地’变成了‘地等项目’。然而企业拿地后,后续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项目建设进度。”衡水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王长淼说。

  怎样进一步缩短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时间?

  2023年,衡水推动“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由1.0版向2.0版扩面升级,改革范围由原来的省级园区扩面至全社会投资项目,同时对审批流程再优化、时间再压缩。

  “以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属于串联式审批,必须先有不动产权登记证,然后才能办理其他证件,中间要有序完成多个步骤。”王长淼说,现在,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对用地主体相对明确、项目单位自愿开展审批的项目,视同已取得土地使用权,住建、税务等部门可同步开展“容缺”预审,变项目“等地期”为“预审期”,部门由“接力跑”变“并肩跑”。

  王长淼告诉记者,如今,项目拿到不动产权登记证后,可立即启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一日办结,四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

  在张金斗看来,市场变化莫测,倘若项目不能及时开工,不光增加投资成本,还有可能错失发展先机。“得益于‘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和镇政府的全程代办帮办,项目实现了早开工、快投产,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张金斗说。

  目前,衡水“标准地+承诺制”2.0版已在全市落地开花。今年以来,该市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32个,平均节约项目落地开工时间70天。(记者 焦磊)

关键词:衡水,标准地+承诺制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