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工作人员驾船清理水中杂物。
8月15日拍摄的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
8月15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冯国强用高倍望远镜观察鸟类活动。
6月26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群的白鹭自由嬉戏。
7月6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美景如画。
8月15日,鸟类摄影师董学良(左一)为游客讲解鸟类保护知识。
8月15日,巡护员冯国强整理巡护记录。
8月15日,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孟德荣救治南大港湿地野外受伤的鸟类。
8月14日,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天空湛蓝如洗,水面绿波荡漾。优雅的白鹭,身姿修长,洁白如雪立于浅滩;活泼的翠鸟,像一道闪电在芦苇中穿梭;野鸭成群结队地在水面游弋,时而潜入水中觅食。
“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南大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多个修复项目。”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军说,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鸟类栖息空间、提升湿地生态环境,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随之开展。通过退养还湿、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并入选2023年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环境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多了。”对于生态的变化,巡护员冯国强颇有感触。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环境和鸟类,保护区内设有10个站点,配备20名巡护员,他们每天负责湿地防火、鸟类观测以及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同时,湿地内设置了多个监测点,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水质、土壤、气候等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保护策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经过积极努力,2019年至2023年,保护区的候鸟数量4年间增长了4倍。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向世界打开了美丽河北的一扇“生态之窗”。王立军说,保护区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守护好河北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一张名片。(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通讯员 殷实 董学良 张洪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