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文华燕赵丨巍巍柏坡岭,见证赶考初心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0 08:25:49
分享:

  滹沱河流经平山县,在太行深处拐了个弯,怀抱起西柏坡这个静谧的小村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临近国庆,西柏坡景区的旅游热度持续攀升。9月17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鲜花簇拥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个小山村为什么能‘走出’新中国?我们跨越1000多公里,就是想到赶考出发地寻找答案。”专程从湖南长沙赶来的参观者彭伟,在这里打卡拍照。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展厅,一面颜色发白的锦旗引起彭伟注意。锦旗上,五个字清晰可见——“土地回老家”。

  9月18日,游客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参观。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参观的人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火热的岁月。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村召开。翻身农民欢呼雀跃,平山县下盘松村的老乡将“土地回老家”几个大字绣在锦旗上,敬赠给中央工委。

  第二年春天,山花飘香时,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岁月流淌,锦旗早已褪色,但其中饱含的深情却穿越时光、震撼人心。

  “凭什么以弱胜强?靠什么无往不胜?”在彭伟看来,实践早已给出答案,“正是因为党始终与人民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在一辆小推车前,讲解员动情地唱起当时的支前民谣,这也是燕赵儿女倾尽所有、一心跟党打天下的真实写照。

  随着人群来到中共中央旧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毛泽东主席推过的碾子、周恩来总理雨夜救人时提过的马灯、中央军委作战室斑驳的桌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

  9月18日拍摄的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在中共中央旧址西北角,一座长条形的土坯房,就是当年的会场。

  如今,静静坐在会场内,仿佛可以听到毛泽东主席那浓重的湘音穿越而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个声音从1949年春天发出,在新时代仍然久久回响。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共产党人接力赶考一棒接着一棒,清醒和坚定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彭伟感触更深。

  站在小小的土坯房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参观群众,时光仿佛定格。

  黎明起身,身披曙色,从西柏坡一路北上。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赶考,由此出发。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9月18日拍摄的西柏坡。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字字千钧,意味深长啊。”听完讲解员介绍,彭伟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感、力量感,“这段对话,揭示着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革命精神,观照当下,启迪未来。

  看一次红色展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一次主题党日座谈会……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共接待干部群众6700多万人次,参观人次持续攀升。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自觉当好宣传者、践行者,让西柏坡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卢润彩说。

  75年后,坐了4个多小时高铁来到西柏坡的彭伟,一路风驰电掣,沿途所见早已换了人间。“看着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心里真是高兴,感觉真是幸福。”他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面向鲜艳的党旗,彭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一起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誓言如铁,丹心如炽,在西柏坡上空久久激荡。(记者 周 洁

关键词:文华燕赵,西柏坡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