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金秋丰收成色足,乡村振兴正当时,京津冀各地共庆丰收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2 16:05:26
分享: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稻田金黄,鱼虾悦动,瓜果飘香……京津冀大地上,处处是喜悦的丰收图景,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天津、河北多地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庆丰收、促消费,乡村振兴阔步向前。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坝上地区:8000亩盐碱地破“碱”生“金”

  9月的张家口市张北县,到处都是丰收的色彩——绿的菜,黄的麦,棕的黍……成熟待收的农作物连成片,望不到头,阵阵秋风吹过,犹如滔滔海浪层叠起伏,沙沙作响。张北县馒头营乡李森林村党支部书记崔军漫步在田埂上,眺望这片田野,不禁感叹“又是一个丰收年”。

  可谁承想,5年前眼前这边的沃野良田竟是一片不毛之地。张北县地处坝上草原,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风力和蒸降比大,湖淖周边及低洼地带的积水被强烈蒸发后,水走盐留,日子一长便形成了盐碱地。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2012年,张北县开始积极探索盐碱地的改良治理。当时就职于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任华清农业技术总监的秦文斌就多次应邀到张北开展科研考察。2018年,他带着团队来到李森林村,对这里的1500亩盐碱地进行正式改良施工。次年,改良工程竣工,他成立张家口养谷厚道农业有限公司,并承包下了这片地,开启了改良种植之路。

  在改良土地上,种植品种逐渐丰富起来,经济效益随之显现,去年种植的1000亩燕麦亩产达230公斤。今年,种植基地种了1000亩向日葵、200多亩藜麦和黍子。此外,还有一块60亩的核心试验田,对中药材、豌豆、蚕豆、荞麦、马铃薯等5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几年时间,大家眼中的‘不可能’竟成了真。”站在庄稼地里的崔军,端详着硕果累累的向日葵不禁感慨。

  李森林村的蜕变之路,是近年来张北县轰轰烈烈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治理之战中的生动一例。张北县有轻度盐碱地1.56万亩,通过“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结合的“地种互补”措施积极推进盐碱地改造。

  现在,张北县已建成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8000亩,重点打造2个1500亩的核心示范区,通过增施有机肥、综合利用栽培技术,推广藜麦、莜麦良种及西兰花、向日葵等耐盐碱作物,实现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盐碱地,已打造“规模化”莜麦藜麦基地1万亩;叫响“碱地香”藜麦品牌,新开发7个绿色有机盐碱地农产品,持续擦亮特色自主品牌。

  太行山区:荒山坡长出“致富果”

  “青青小河边,绿绿的田野间,牛儿在山岗,红红的苹果甜……”金秋时节,穿行在保定易县牛岗乡3000亩山地苹果种植基地内,入眼皆是颗颗鲜红透亮、饱满圆润的果实,处处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不少果农在林间忙碌着,为收获做准备。

  “一个苹果能卖10块钱!”易县牛岗乡台底村村民陈殿英说,以前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2000块钱,现在一年收入2万多块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算起自家的“增收账”,陈殿英眉头舒展,笑容挂在脸上。

  牛岗乡地处太行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4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日照2577.3小时,境内无工矿企业,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对苹果的种植生长十分有利。

  “我们乡10个行政村50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基本上还都是沙漏地和坡脚次地。”牛岗乡党委书记崔海涛介绍,2013年,时任乡党委书记刘玉民带上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先后到陕西延安、邢台富岗、保定顺平等地考察取经,经实地踏查,外出考察、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论证最终确定发展“三优”苹果种植产业的思路。2014年,台底村种下第一棵苹果树。10年时间,全乡苹果种植面积已辐射台底、骆驼峪等6个村达3000多亩,产量突破150万公斤,户均增收2500元。

  现如今,着色的王林、爽口的斗南、脆甜的富士……这些品种已经成为牛岗有机苹果响亮的招牌。 在这个山乡的乡村振兴路上,该乡通过电商销售、直播售卖、“苹果树认领”等新型模式,让牛岗苹果直接对接消费者,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易县牛岗乡台底村党支部书记牛全江介绍,截至2023年底,牛岗台底村苹果已累计销售近75万公斤,销售额达1000万元。

  苹果红了,喜事多了,百姓笑了。易县通过建苹果游园、办采摘节、举办门球比赛,把苹果产业与乡村旅游、体育活动相结合,用产业串起千家万户,也用苹果承载起乡村振兴的“甜蜜”之路快乐。

  易县苹果

  渤海湾畔:特色养殖向海而兴

  这几天,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心渔港,每天会有200余艘渔船陆续回港。“禁渔期歇了4个月,人养足了精神,海鲜也养肥了,中秋节、国庆节是销售的‘黄金期’,大家伙都在加油干。”65岁的渔民王殿杰说。

  渤海是京津冀地区海产品主要供应地,乐亭县中心渔港是唐山乃至渤海湾最大的渔业码头,为现代化综合国际大型渔港,已入选“全国文明渔港”。作为捕捞渔获的最佳时机,大部分渔船会在夜晚下海,根据捕获的情况陆续回到码头,每一艘渔船的回归,都代表了丰收的场景再次重现。作为一个从业43年的老渔民,王殿杰家有两条大马力钢制渔船,雇着10个员工,年纯收入60万元左右。

  乐亭县在促进海产品捕捞业良性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海产品人工养殖等产业,促使渔业生产向多业态模式转变,拓展渔民增收途径。“海滨盐碱度高、返盐碱现象严重区域,是天然的‘海水鱼塘’海鲜带。”乐亭县水产中心副主任刘卫滨介绍。截至目前,乐亭全县累计开发盐碱滩涂面积6.5万余亩,工厂化特色养殖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养殖海参、扇贝、对虾、多宝鱼等。乐亭海参、乐亭扇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乐亭海参新品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年产鲜活海参、半成品海参、成品海参近6500吨,全产业链产值近10亿元,从业人员约3.8万余人,成为一项特色产业。

关键词: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