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文化中国行 | “世界遗产”激发狮城新活力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7 08:42:40
分享:

  沧州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和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保护利用

  “世界遗产”激发狮城新活力

  仲秋时节,位于渤海之滨的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苍鹭等鸟儿自由觅食、嬉戏,宛如一幅诗意画卷。最新数据显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从2021年的268种,增长到现在的2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从8种增加到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从40种增加到52种。

  而在数十公里外,京杭大运河绿波荡漾,河畔的南川老街人流如织,狮城的市井繁华生动再现……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河北段的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被列入其中。

  前不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参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至此,沧州成为少数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城市。

  近年来,沧州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清理湿地水面养殖,排查并迁出河道沿岸及湿地周边畜禽养殖户170余户;实施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恢复由水域—浅滩—生境岛组成的自然湿地结构,形成了适用于南大港湿地的“退养还湿+清淤拆堤+生境岛营造+灌丛隔离带构建”的模式;持续开展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养还湿200公顷,疏通河道15.5千米,3000公顷湿地焕然一新。数据显示,南大港候鸟栖息地2019年观测到2万只候鸟,2023年观测到10万余只,候鸟数量4年间增长了4倍。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流经8个县(市、区),全长216公里。为更好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沧州优化提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形成沧州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系统完整规划体系。

  多措并举,造就“生态之河”。十年来,沧州市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综合治理,在大运河沿线进行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开展沿线补植增绿,动态清零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对大运河沿线村庄全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控,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奠定了生态基础。

  此外,沧州市还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健全重点景区创建及管理机制;创新非遗文化传承管理模式,完善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活化提升,盘活非遗文化资源。

  南大港湿地申遗成功,为沧州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与南大港湿地共同打造世界遗产片区、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机遇。接下来,沧州市将深入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进一步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全面整合资源,用好世界自然遗产“聚宝盆”,推动湿地保护和修复逐步走向深入。沧州市将努力塑造具有南大港特色的“大洼文化”品牌,更好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地优势效应,进一步扩大区域知名度,科学打造观鸟研学、湿地观光、湿地康养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努力将湿地周边建设成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综合经济发展区,进一步带动全域旅游和本地服务业发展。

  此外,南大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通过河道治理、生态护岸护坡改造、湿地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实施生态修复总面积386.66公顷,项目预计本年度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224公顷,全部工程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改善南大港湿地实验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保护区生态屏障。(记者 郭东)

关键词:河北,沧州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