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前后摇晃,调整砂轮进刀力度,右手来回拉扯,操作工作平台左右行走。火光飞溅了数十秒,一沓锯片的立刃开得锃亮。赵建国从兜里掏出卡尺,比对无误后,又转头重复刚才的工作。
赵建国今年45岁,因为出生时恰逢新中国成立30周年,家中排名“建”字辈,因此父母给他起名建国。
当兵退伍后,赵建国来到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开刃工。不过,跟其他开刃工不一样的是,他干活不图量,总喜欢在小事上“较真”。
赵建国检查锯片质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佩珊 摄
“你看这台机器,我用着顺手多了,跟之前不一样。”赵建国指着眼前的顶刃机,回想起17年前自己刚入行时,那会每次用机器开刃,最外面的三四张锯片总是不达标。
一沓锯片大概是90片,赵建国一天能开100多沓,一天下来,将近50片锯片都得重新打磨,或者直接报废。为了找出原因,赵建国先尝试着减少每组锯片的数量,虽然有点效果,但这既影响效率,又影响产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会不会是机器有问题?”首次尝试失败,赵建国并没有气馁,为了找到最佳方案,赵建国跑去向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请教。可大伙儿都说,这么多年机器就是这样,也没见有人为这事着急上火。
赵建国(左)向公司维修师傅请教技术问题。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佩珊 摄
赵建国却没有放弃,上班时观察操作台的工作细节,下了班就一头扎进公司维修室,一有空儿就对着操作台敲敲打打。
别说,毛病还真让赵建国给揪出来了。
“滑道长期磨损导致操作平台不稳,所以每次打磨,最前面的锯片一定会有问题。要是给设备增加光轴和防尘垫,改变操作台的行走路线,兴许就能改进!”赵建国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公司,实践证明这个方案确实可以彻底消除这一问题。
爱“较真”的赵建国干起活来细致、麻利。一天1万多片,一年400万片。17年,赵建国总共开刃6000多万片锯片!从2009年开始,赵建国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总量上明显领先车间其他工人。月生产第一、年生产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系列荣誉,见证了赵建国从一个普通学徒到技术能手的成长历程。
赵建国(左)跟同事核对产品信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佩珊 摄
“但咱不能骄傲,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你不学习很容易就跟不上。”赵建国说这话是有原因的。
就拿锯片来说,17年前,赵建国打磨的锯片还是老式的通用锯片,切石头、切瓷砖,不管切啥都是一种锯片。可切割物体软硬不一,所以切不动、切不好、锯片卷刃都是常有的事。现在,锯片划分多达1000多种,每种锯片的开刃工艺都不一样。
精细化程度的提升,给赵建国也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现在我打磨的锯片,还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不较真、不钻研怎么行呢?”赵建国笑着说。
“来到小蜜蜂集团,就要当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采访时,赵建国常常念叨的一句话。“我小时候过过苦日子,后来在部队当兵,知道了国家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锯片虽小,但开路、架桥,凡是祖国发展建设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其实我们就像锯片一样,可能不起眼,但一直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赵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