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造 新地标丨农哈哈集团:让每一粒种子释放增产潜力

来源: 河北日报  
2024-11-01 08:09:30
分享:

  农哈哈集团推动高性能播种机研发应用

  让每一粒种子释放增产潜力

  9月11日,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运涛(左)和徒弟肖胜远在交流播种机的性能。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摄

  如果说传统农业主要靠人,那么现代农业则关键在“机”。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骑”,农机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正催生出澎湃动能。

  9月11日,走进位于深泽县的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哈哈集团”),机器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车间生产线上,工人赶订单、抢生产,忙着组装小麦播种机;车间外,一台台播种机陆续装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播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农哈哈集团总经理吴运涛边带记者参观车间边介绍,农哈哈集团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播种机的研发,让每一粒种子释放增产潜力。

  几千年来,人畜力耕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耕作方式。上点儿年纪的人都记得,农业生产机械化曾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渴盼。

  1990年,现任农哈哈集团董事长的张焕民,靠着借来的3.6万元启动资金,购置了2台旧机床和1台剪板机,租借了一处破旧厂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当过拖拉机手的张焕民,对农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去研究什么。”张焕民说,播种是粮食种植的重要环节。那时候,农民播种玉米主要是手工点播,费时还费力。

  如何让播种效率更高、质量更可靠?张焕民决定研发玉米播种机,用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种玉米,这样农民就轻松多了。

  万事开头难。张焕民买了一大摞机械书籍,悉心钻研。他和工人们一点点地到地里试验,再回来改造,再创新。

  1990年,张焕民带领工人造出了第一台玉米播种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对机械化播种抱着观望态度,鲜有尝试。

  彼时,大家都暗自憋着一股劲,顶着怀疑潜心钻研。历经3年的不断试验、不断优化、耐心推广,1993年,第一台铁茬玉米播种机试验成功了。

  张焕民和工人们一口气生产出了100台铁茬玉米播种机,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把研发“种”在田间地头,农哈哈集团事业发展蒸蒸日上。1996年,农哈哈集团的玉米播种机产销量达到1.3万多台,位居全国榜首。

  尝到了适应市场、培育竞争优势的甜头,农哈哈集团持续不断地对产品进行创新变革。

  1997年,随着事业快速发展,农哈哈集团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一年,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吴运涛入职农哈哈集团,着手研发小麦玉米两用播种机和小麦圆盘播种机。

  想生产出便于操作的农机,必须深入生产一线。每逢机械作业高峰季节,吴运涛就带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播种机实际使用情况,把农民反映的问题和使用机具的经验记录下来。

  有一年秋播季,农户普遍反映小麦圆盘播种机作业时,轴承内外圈容易碎裂。吴运涛马上带技术人员去地里查找原因,连夜制定修改方案,在下一批机具生产时,就把之前的缺陷全部弥补并加以改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深知人才对农机研发的重要性,农哈哈集团建立了科研人员与公司的利益捆绑机制,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研发新产品。

  2008年,肖胜远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成为农哈哈集团的一名新员工。他的师父正是吴运涛。

  第二年,肖胜远接手了气吸式播种机项目。当时气吸式播种机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在麦茬地作业时容易堵麦秸,另一个是作业速度快,株距不均匀。

  “好的播种机必须做到性能稳定可靠,不能漏播、重播,播种深度要均匀一致,这与排种器等核心部件有很大关系。”肖胜远说。

  压力之下,肖胜远没有退缩。他和师父设计了一款新型排种器及配套的播种器,不仅解决了原有问题,种子的吸附率、单粒率也大幅度提升。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70%。

  实施玉米少免耕播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是我国主推的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

  然而,生产实际中使用的玉米少免耕播种机存在秸秆清理难、精量排种单粒率低、播种质量难控制等难题,限制了玉米少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效益发挥。

  2007年,吴运涛作为主研人之一,参与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的研究。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项目历时12年,创新了秸秆高效清理、高速条件下单粒精量排种、播深均匀控制的玉米少免耕播种关键技术。

  2019年,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是为了破解农机在生产应用上的瓶颈,是奔着克服困难、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去的。”吴运涛介绍,农哈哈集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8%用于农机装备的研发创新。

  从员工不足10人的小作坊,农哈哈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320亩、员工近千人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最初的玉米播种机,到之后的小麦播种机、秸秆切碎还田机、玉米收获机、卷盘喷灌机、自走打药机……农哈哈集团产品由单一播种机扩展到了耕整、播种、收获、灌溉、植保五大类近百个品种。

  农机的一小步,往往代表着农业的一大步。

  目前,国产播种机已经掌握了高性能播种机的核心技术,比过去播种更精准、高效,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的播种机相比,一些核心部件在性能稳定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差距就是动力,让中国农机装备在世界农机市场上耕耘收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吴运涛的眼里,前方,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科研高峰等着他们去攀登。(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关键词:农哈哈集团,增产潜力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