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十六条”实施一年来,充分发挥引才“强磁场”效应
雄才“雁阵齐飞” 奔赴未来之城
10月31日,数名新入职的年轻人在雄安雄才大厦前走过。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 摄
千年大计,人才为本。
2023年11月7日,雄安新区重磅发布《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的若干措施》,推出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16条政策措施(下称“雄才十六条”),充分彰显雄安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和大格局。
政策大棋落子,人才纷至沓来。
一年来,“雄才十六条”发挥了“强磁场”效应,吸引各类人才奔赴这片热土,使得未来之城创新活力更足、发展动力更强劲。2024年,3万余名创新创业人才扎根雄安。目前,雄安已形成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雁阵齐飞”的发展格局,为新区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提供了坚实人才智力支撑。
政策先行,不拘一格引人才
“我们住的是政府产权保租房,140平方米的房子除去‘雄才卡’A卡的补贴,每月房租不到2000元。”10月22日,家住雄安新区启动区华序府小区的王悦告诉记者。
今年3月,王悦跟随丈夫李铮的疏解企业搬到了雄安新区。一同来雄安的,还有他们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米粒和即将上幼儿园的儿子苜苜。
“雄才十六条”,正是李铮和王悦一家人来到雄安的“催化剂”。
李铮是北京振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底,他和公司同事动了将企业迁入雄安新区的念头。一开始,由于担心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王悦对于举家搬到雄安心存顾虑。
今年初,王悦和丈夫一起到雄安考察,当了解“雄才十六条”的第十五条——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雄才卡”,凭卡可按政策落户、购房,子女入学优先安排,享受教育医疗、交通出行、金融优惠等优质便捷服务,她当即作出“去雄安”的决定。
来到雄安不久,雄安科学园管委会和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工作人员便帮助李铮和企业职工办理“雄才卡”,李铮顺利领取到“雄才卡”A卡。
王悦和李铮的女儿米粒在北京上的幼儿园,正处于幼升小的关键点。凭借“雄才卡”A卡,今年9月,米粒转学到北京四中雄安第一实验学校,儿子苜苜的幼儿园也有了着落。
10月31日,雄安新区标线零工驿站内,工作人员为求职者介绍招聘信息。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 摄
26岁的冯鹏瑶同样享受到“雄才十六条”的优待。
去年,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冯鹏瑶来雄安求职时,曾免费入住新区的人才驿站。
“驿站环境非常舒适,拎包就能入住,还提供共享办公、就业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人才驿站让冯鹏瑶感受到家的温暖。去年7月,他顺利入职雄安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对符合条件的顶尖科学家,给予2000万元至5000万元科研经费和300万元生活补贴;对高端高新产业领域技术研发等特殊岗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特岗特薪”待遇;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来雄安参加求职应聘考试,可免费入住人才驿站,入职后5年内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硕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发放生活补贴……
从顶尖科学家到高端人才,从“大国工匠”到应届毕业生,无论什么类型的人才,“雄才十六条”都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和实实在在的便利,充分彰显这座城市不拘一格引人才的诚意。
“新区组建12支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对人才开展‘一对一’服务,同时搭建‘一卡一码一网’人才智慧服务体系,确保将‘雄才十六条’的优惠顺畅送到各类人才手上。”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一年来,在“雄才十六条”的“强磁场”效应下,各类人才纷至沓来。20余个院士团队项目达成合作意向,8个院士团队项目落地雄安;中国大唐科技创新公司等一批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设立,疏解人才加速导入;创建4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9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1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65名高级技能人才;1500多名应届毕业生在雄安稳定就业并按月领取生活补贴。
搭建平台,多种方式聚人才
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路兆铭带领科研团队抵达雄安,开始对适应城市地下空间的导航技术展开攻关。经过4年半的研发,“北斗+室分”地下空间导航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今年7月,路兆铭又多了一重身份——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由北京邮电大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联合设立,致力于构建面向空天信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高质量成果转化平台。
10月21日,路兆铭带着北京邮电大学的40多名青年教师来雄安参观。“这些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成果,我向他们推介了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活动。”路兆铭表示,雄安新区建设了多个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他希望能有更多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科研成果在雄安落地开花。
城市因人才而兴,产业因人才而旺。“雄才十六条”从制定伊始,便注重搭建平台、提供场景,让人才有充分施展本领的舞台,使聚人才和兴产业紧密结合。
“雄才十六条”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聚集人才、打造提供创新应用场景吸引人才、实施“雄才创业计划”等举措,并给予大力度支持。比如,对引进落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给予最高3亿元支持;参加“雄才杯”创业大赛获奖并落地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奖励,提供2年免费办公和住宿场所……
一条条举措紧扣人才创新创业需求,让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一年来,在“雄才十六条”的促进下,张伯礼、詹启敏等5位院士联合打造的健康传播院士基地正式运营;中国气象局京津冀智慧气象中心、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落成;举办19场次“雄才杯”创新创业赛事,500余个人才创业项目到雄安路演,110余个项目获奖,50余个项目落地雄安。
厚植沃土,千方百计留人才
作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高端人才,今年5月,赵琦被引进到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根据“雄才十六条”第二条,他享受高端人才“特岗特薪”待遇。
11月5日,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首席技术官赵琦(左一)在工作室带领技术团队进行技术研讨。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 摄
打动赵琦的不只是“特岗特薪”,更有新区为人才提供的干事创业舞台和宜居宜业环境。“雄安是一座智慧化未来之城,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孪生共建、共同成长。在这里,我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追逐并实现人生梦想。”赵琦说。
温馨舒适的人才公寓、美味可口的食堂饭菜、功能丰富的“雄安一卡通”……每天迎着朝阳奋斗的赵琦,在工作之余能畅享美好生活。
“接下来我计划在新区买房,把家人接过来,在雄安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奋斗和生活。”赵琦憧憬着未来。
不仅让人才来得了,更能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雄才十六条”提出构建灵活多样的引才机制、为引进人才提供编制保障、为人才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为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保障等多项举措。一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未来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设立,相关人才有了编制;今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1.2亿元,实现翻倍增长,人才创新创业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新区按照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的标准,科学布局新建片区学校,目前已新开办55所学校,“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逐渐成为现实,人才享受到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
“聚集人才是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落实‘雄才十六条’的着力点。”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持续完善“走出去请、请进来落、贴上去帮”的人才工作机制,把“雄才十六条”更加深入地落实到位,让每一位来到雄安的人才都能感受到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成就梦想。(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郝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