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别让喜帖成为“红色罚款单”

  25岁的肖小姐毕业三年在重庆主城工作,国庆假期还没到,就接到了6张“红色罚款单”——同学好友的结婚喜帖。时间排的满满当当,分子钱要准备4000多元,一个月不吃不喝工资都不够,让她倍感压力。(9月14日《齐鲁晚报》)

  结婚随份子是中国的婚嫁习俗之一,有沾喜气和祝福新人的寓意。但是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参加婚礼随份子是一件快乐并痛着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结婚喜帖被大家戏称为“红色罚款单”,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本来,结婚是一件让大家高兴的喜事,可是随着酒席规格的提高,红包金额的增加,这件喜事变成了“甜蜜的负担”。不论是婚礼的筹办方,还是观礼的受邀方,都能切身体会到这种压力。为了参加婚礼而致自己财务陷入窘境的更不在少数。

  有人说,结婚随礼相当于是“无息存款”,因为等你结婚时,对方一样需要回礼。话虽如此,可是在无法保证正常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把钱都“存”起来,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形成压力。现今社会,红包金额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快速,收入水平增加;其次是,年轻人爱面子,喜欢攀比;最后,婚宴酒席规格提高,筹办酒席费用增加也是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觉得感情好、交情深,红包小了拿不出手,显得不够意思。可当亲朋好友间的情谊需要在红包金额上体现时,势必会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在重重负担的压力之下,我们的情谊会不会也随之变味儿了呢?

  红包本是表达心意的方式,寄托着随礼者的祝福,但并非越厚情谊越重。送红包的风俗起源于过去经济条件比较差,新人结婚,成立一个家庭不容易,所以大家给红包,积少成多帮助新人顺利渡过这一时期经济上的难关,这是一种很美好的心愿和帮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结婚送红包不仅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还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但随着红包越来越厚,人情世故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送红包已渐渐失去了本意,成为一种变相攀比,甚至成为一种陋习。

  因此送红包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