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3:00,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围绕保定市工业转型升级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发布,并就市民关心的保定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发展、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思路和基本情况及如何构建保定市现代化工业体系等问题做了详细解析。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斌 摄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转型成绩单十分亮眼
笔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保定市工业生产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018年以来,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结对帮扶企业、指导企业申报入统等工作,实现触底回升。全市(含雄安)15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7.6%;1-3月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全市(不含雄安)13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3月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21.1%;1-3月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7.8%。2018年工业经济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
近年来,保定市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年内培育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以上,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家以上,认定市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0家以上,同时积极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0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创业者4000人(次),培训10万人(次),推动成长性企业转型升级及企业家队伍建设。
2017年以来,保定市实施“大智移云”引领计划,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平台等方面的新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2018年实施“互联网+”,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创新。年内培育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试点项目1-2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2家、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6个,打造5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标杆项目,全市“两化融合”指数提高2个百分点,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上,保定市积极对接雄安新区,与赛迪研究院合作,谋划了工业转型升级方案,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引领,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着力构建“253”新型产业体系。“2017年总投资约290亿元的7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总数居全省第5位。”
加快推进智慧保定建设 积极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目前,保定市有省级军民融合型企业76家,产业示范基地6家,产业示范园区4家,产学研用示范基地13家。2017年,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下一步,将以做强军工、发展“军转民”、培育“民参军”为抓手,不断优化军民融合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到2020年,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力争在规模、效益、布局、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提升。力争培育发展军民融合企业150家左右,形成“1+1+10”的产业布局,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7年翻一番。
关于保定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智慧保定建设,搭建智慧保定政务云平台,实现主城区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IFI)全覆盖和免费开放。下一步,保定市将推进“八个基础平台+十一项应用”和基础网络建设。
据了解,市工信局把“一个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综合指导,多个行业设计创新中心产业支撑”的“1+N”计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推进保定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市工信局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表示,未来,保定市将构建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集约水平高、发展模式新、能耗排放低、融合程度深、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链接: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1+1+10”产业布局:即环雄安新区和环首都军民融合产业带和10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八个基础平台:即“智慧保定”云平台、大数据交换共享中心、城乡网格化管理和便民服务系统、互联网+移动支付(市民云卡)系统、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平台、城市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系统、城市wifi热点覆盖与服务体系。
十一项应用:即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精准扶贫、时空信息云平台、智慧国土、智慧环保、智慧农业、高分中心、智慧文教、智慧出行、智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