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廊坊市政府新闻办:聚焦产业创新主题采访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2018-07-12 14:12: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孙泽恒 摄

  长城网廊坊7月12日讯(记者孙泽恒)7月12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开放看廊坊”聚焦产业创新主题采访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廊坊市委外宣局局长、廊坊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国会主持,廊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子辉、市科技局副局长董立峰、市工信局副调研员贡金城进行新闻发布。以下是发布会的文字实录:

  廊坊市委外宣局局长、廊坊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国会

  尊敬的新闻界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好!在这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盛夏七月,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各位记者朋友们,到我市参加“改革开放看廊坊”聚焦产业创新主题采访行活动。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他们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河北工人报、中国青年网、河北共产党员网、廊坊日报、廊坊广播电视台、廊坊都市报、廊坊零距离、廊坊传媒网、环京津新闻网和网易、腾讯大燕网、廊坊掌上通、廊坊生活圈、指尖廊坊、廊坊微生活等知名媒体公众号代表。在此,我们向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展示我市各级各部门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典型和经验成果,围绕产业创新、民生事业、生态文明等主题,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改革开放看廊坊”系列主题采访行活动。今天,我们举办第一次采访行——产业创新主题采访行。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采访行新闻发布会的市直单位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子辉同志、市科技局副局长董立峰同志、市工信局副调研员贡金城同志。

  下面,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子辉介绍我市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亮点和新经验。

  【廊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子辉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构建现代新兴产业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坚决落实“去产能”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大智移云”为首位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2015年起,廊坊市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2017年,全市317家规上工业高新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同比增长9.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7.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21%;2018年1-5月份,全市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达到324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2%,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增加值总量逐年扩大,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断增强。

  强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围绕落实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精神,近年来,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方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廊坊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组织编制了《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廊坊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为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制定出台了《廊坊市落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为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着力增,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走在前列”和“精准对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聚集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要求,着力增加新动能。我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2+1+6”现代产业体系,在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大智移云”产业的首位度,集中力量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一是聚力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依托华夏幸福第6代AMOLED新型显示面板项目与京东方、鼎材科技、翌光显示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条聚集,共同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实现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弯道超车。二是聚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华为、润泽、联通等一批大数据项目,引进工惠驿家、科大讯飞、浪潮信息等一批大数据开发应用企业,实现由存储到应用的转型升级,大数据产业航母强势启航。三是聚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京东集团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快速建设,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廊坊综合保税区京东跨境电商保税基地顺利运营,将使廊坊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销售额千亿级的智能电商产业运营基地。四是聚力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企业精雕数控公司正在推进三期建设。香河机器人产业港,已聚集行业领先者安川都林、美国ATI等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80余家,成为京津冀区域新兴的机器人产业高地。总投资300亿元的百世金谷国际产业基地,已经引进100多家高新高端企业,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智慧型产业园。总投资189亿元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生产基地也正在加快推进。五是聚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新材料龙头企业中安信碳纤维及康得复材项目,一期已形成1700吨的年产能,二期建成后可年产碳纤维51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12500吨。今年3月,总投资100亿元的中交建新能源汽车项目,与已整体退出产能的霸州前进钢厂合作,生产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成为廊坊去产能、增动能的代表性项目。六是聚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依托中信国安投资建设的国际一流特效影视制作基地,加快建成百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投资220亿元的梦廊坊国际康乐旅游港正在加快建设,其中,总面积25万平米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工程已在本届“5·18”经洽会上正式使用。梦廊坊国际康乐旅游港内,还建有王潮歌执导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公园等剧院群,整个项目预计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将成为京津冀区域的文旅旗舰之一。

  全面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力方向,坚持把创新作为促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平台建设为发力点,坚持“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两基地、一平台”。一是建设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切实抓好廊坊开发区大数据、固安高新区新型显示两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省级以上园区,继续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中高端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正在加快培育3-5个百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培育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在抓好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和河北志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制定下发了《“双创”示范基地培育活动实施方案》,起草了《廊坊市“双创”示范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待征求意见后报政府。三是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近几年争取的省级以上平台数量,是“十二五”之前平台总量的3倍以上,总数达到41家,其中国家级平台7家,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动力不断增强。2018年,我市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评审;制定印发了《廊坊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正在组织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四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2017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新廊坊”和“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为主题的“双创周”活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氛围。

  抓机遇,深化改革转型提速。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我市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廊坊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缩小与京津发展差距、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工作强力推进。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廊坊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实施了收入分配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化去产能等特色改革,在近期国家组织的终期评估中得到评估组充分肯定。

  建机制,形成推动发展合力。

  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把手”责任制,强化市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发展合力。成立以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25个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修订《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健全领导小组常态化推进机制。研究制定《落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把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动能的培育扎实引向深入。

  下一步,我们将以落实高质量发展精神为统领,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引领,大力发展以“大智移云”为首位产业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构建“2+1+6”现代产业体系上早日实现突破,确保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廊坊市委外宣局局长、廊坊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国会

  下面,请市科技局副局长董立峰介绍我市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做法和成果。

  【廊坊市科技局副局长董立峰】

  尊敬的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按照新闻发布会议议程,我代表市科技局从两个方面对我市科技创新开展情况作发布介绍。

  近年来,市科技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廊坊经济强市发展目标,集中力量抓环境、建平台、强主体、聚人才、促产业,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主要工作成效

  支持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以“1+4+N”为代表的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30多项。2018年,又印发了《廊坊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廊坊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廊坊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发布了《廊坊市科技创新政策50条》、《廊坊市支持产业创新50条》、《国家、省支持企业研发活动50条》等支持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加大力度宣传,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推动企业创新主体迅速壮大。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9家,总数达到6119家,增量全省第四;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31家,全省第二;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4家,总数377家,增量全省第二。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服务机构,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8家。在精准服务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动中,全市共帮扶230家,其中市级直接帮扶60家,县级帮扶170家。目前,所有230家帮扶企业的基本信息已从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上进行了完善,各项帮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承载能力。全市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498个,每年全市60%的专利申请来自研发平台,2015年以来累计开展科研项目9158项,通过技术创新新增产值610亿元,新增利税45亿元;集聚科技人员超过1万人。推动建设河北省OLED产业、煤基清洁能源、廊坊市机器人产业、廊坊市智慧环保生态产业、京津冀数据产业、京津冀虚拟现实VR协同创新等1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49项,转化成果1112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620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成为技术创新源头和产业创新高地。支持华夏“太库”、宏泰“泰智会”等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韩国、德国、芬兰等地建立35个域外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对接最新技术成果。全市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各类孵化平台119家,孵化面积超过150万平米,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2000个。

  聚焦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搭建协同创新战略平台,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采取政校企、校企、院企等多种合作方式,建设有利于京津科技资源聚集、新型产业落地和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基地,引进科技型企业和转化科技成果500个(项)。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是由政府提供5万平米双创场地,中关村软件园以“带土移植”模式,植入中关村基因,精准聚焦“大智移云”高端产业,构建符合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地标、创新创业新高地,2017年5月16日正式启用,目前已有百度、亚信、云基地等10家中关村企业及6家廊坊本土创新企业入驻。同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和利用京津科技资源、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目前,我市已引进、成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50多家,2017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1.6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40%来自京津。

  拓宽科技金融合作方式。一是财政投资基金规模迅速壮大。借鉴天津、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实现科技经费从“资金”变“基金”,从“无偿支持”到“有偿使用”的转变。几年来,廊坊市市级财政在科技创新领域各类创业投资资金规模从3000万元扩大到近17亿元,直接或间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90亿元,先后支持大智移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企业100多家。二是建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以市高科创投公司为依托,与建设银行、廊坊银行、邮储银行合作,使用200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用科技“小”资金撬动银行“大”资金,放大倍数撬动银行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两年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1.2亿元。积极开展专利质押贷款,2016、2017年两年促成7家企业与银行专利质押贷款融资2亿元,为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贷款补助资金140万元。三是引进域外基金。由科技部牵头、京津冀三省市参与组建的资金规模10亿元的“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注册我市,用于重点支持京津冀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激发科技创新改革动力。深化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改革,将有限的科技资金向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重点项目倾斜,改变单纯支持单体项目、单个企业,支持方式由“点对点”变为“全覆盖、普惠制”,由分散使用变为集中力量扶持重点。2015—2017年,全市科技经费累计投入18.49亿元,年均增幅达26.7%。2017年,仅市本级对创新主体的后补助经费,就由2016年的3700余万元快速增长到近9000万元。推动科技管理服务快捷透明,在省内率先实现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奖励评审系统在线管理,建设涵盖立项、审批、结题鉴定、奖励评审等各个环节的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全流程一体化网上办理,确保阳光操作、全程可控。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优化环境,营造科技创新发展新生态。以加快发展科技创新为抓手,进一步修改完善“1+4+N”创新政策,丰富和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全市企业聚拢,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合力。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协同创新基地等,引进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要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每年争取支持引进2个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20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三年内,院士工作站争取达到40家。

  打造平台,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着力打造“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的新型孵化模式,重点做大做强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京东work+、中信国安创客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创新服务内容,提升专业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力争三年内,全市孵化器发展到48家,众创空间52家,入孵民营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000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000家。支持鼓励具有研发条件的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加强与京津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在科研设备进口、人才引进、项目申报、财政资助、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年内,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增50家,总量突破500家。

  搞好对接,破解科技创新发展新瓶颈。一是结合双创双服活动,着眼解决融资难、引进人才难、找技术难等问题。市科技局班子成员采取按县(市、区)分包的形式,划分“责任田”,每名班子成员负责协调解决所包县(市、区)经济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二是为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科银企对接活动,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壮大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引导基金规模,以股权投资、科技信贷、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扩大科技创新券资金规模、服务功能和机构数量,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实实在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成果转让税收减免等创新支持政策。

  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新活力。凝练重点改革举措,“刀刃向内”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投入机制改革,将有限的科技资金向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倾斜,由分散使用变为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推动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互联网+科技服务”新模式,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发布完毕,谢谢!

  廊坊市委外宣局局长、廊坊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汪国会

  下面,请市工信局副调研员贡金城介绍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亮点和经验。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