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2点,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八名被告人均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刑罚。(11月2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难言是迟到的正义,毕竟被虐孩童还处在“恢复期”。不过根据法院宣判的结果来看,实施虐童行为的员工和对此事采取纵容包庇的管理人员都获了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虐童事件没有观望者,只要知情不报,或者知情不止,就是在践踏红线。可以看作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后,一次有惩戒和警示意义的司法判决。
倘若依《刑法》修改前的相关罪责条款,此次事件中的管理人员有可能被免于刑责。可见,及时有效弥补法律不足,对于规避此类事件发生或者对施暴者进行恰当而有力的惩处是多么重要。
司法既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权益保护的底线和后盾。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虐童事件,方能彰显法律正义和司法威严。
庭审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法院的宣判,曾经张牙舞爪和纵容旁观的涉事人都沦为了囚徒,但一年多的刑期能否让他们彻底幡然悔悟,见惯了虚假忏悔的我们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但对此次量刑可能产生的震慑效应或可以持乐观态度。那些曾经管理不严或者存在未被发现的虐童行为的涉事者,通过此次事件必然会有所收敛。
其实,在一个虐童案频发的幼教环境里,“重典”虽然滞后,但仍有意义。对虐童者是一种警示,对管理方是一种提醒,对被虐的儿童及家长来说,是一种心理补偿。
可话说回来,对比国外对待虐童行为的态度,我们的处罚仍算不上重典。虐童行为在美国大部分州被视为一项重罪。美国法律不仅对虐童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同时有极其严厉的监督和惩戒措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有前科的人会加重量刑,对有性虐待等情节严重者还可能会被判处终身监禁。
显然,我国法律对于此类事件的惩处力度仍显仁慈。对于“虐童”事件,零容忍是态度也是底线。这不是某人个人的态度,而是家长、学校、社会、法律等各个层面必须要有的共同认知。美国对于虐童案的“强制性报告”或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个案的所谓正义有其积极意义,但从长远来看,未成年人保护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各方共同发力,共同守护。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是现实生活中的极弱群体,除了监护人、看护人等的保护,他们无法自卫。而其权益的司法保护状况,又体现一个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更反映一个国家的法治文明程度和人权保护水平。
因此,对构成犯罪的虐童者和管理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既彰显了法院对虐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有利于震慑那些潜在的犯罪,更是传递一种强烈的信号,如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必将严惩不贷。(陆玄同)